問題詳情

5.阿特金森(J. W. Atkinson)認為,連續的失敗將導致個體產生什麼現象,因而失去行為的動機?
(A) 月暈效應
(B) 霍桑效應
(C) 自我應驗預言
(D) 習得無助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764
統計:A(17),B(9),C(108),D(5544),E(0)

用户評論

【用戶】Joys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McClelland & Atkinson(1948)提出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理論,用以觀察學生追求成功的傾向,Atkinson(1964)進一步區分出兩種不同的成就動機來源: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基於追求成功之動機者,會愈挫愈奮,並且尋求具有挑戰性與成功機會的目標;而基於避免失敗之動機者,通常傾向容易掌控的事項以確保不會失敗,或者選擇困難度高的極端以備卸責。習得無助感即屬於「避免失敗型」成就動機的極端形式,孩子自行將成就動機降到不被期許的程度,換言之,先將自己「擺爛」,創造拒絕「壓力」的正當性,以避免焦慮。 from website

【用戶】Joys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最早是是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用戶】y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眼ㄆㄧ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