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關於後現代藝術,下列敘述何者選項錯誤?
(A)「後現代主義」最早出現在 1940 年代討論建築、詩和文藝的形式
(B)後現代藝術形式要求較寬鬆和較具不確定性
(C)視覺藝術創作中常採「挪用」(appropriation)符號的手法
(D)今日流行文化多為後現代文化的內涵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8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8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A) 「後現代主義」最早出現在 1940 年代討論建築、詩和文藝的形式 1960年代

【用戶】林紫陽(邀請碼1035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一詞,最早出現於1930年代,一直到1960年代左右,才開始有文學批評家以較嚴肅的態度使用此一術語(羅青,1993)。Dilnot(1986)認為後現代「首要指的是一種多變、不安定和疑惑」的境況或狀態。後現代主義興起後,現代性(modernity)逐漸成為被質疑、批判或否定的焦點。針對此一論述,多位學者曾提出比較性的見解:後現代主義認為多元社會中的決策是多元化的,以往主導世界的思想霸權如我族中心主義、殖民主義或種族主義等逐漸不再具有強勢的領導地位,他們也只不過是眾多「他類」(the other)之一而已(Rnst,1991;李奉儒,1996)。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一種質疑、否定及批判,它反對傳統的邏輯中心論、二元論、確定論、統一性,以及現代化所追求的普遍、系統、與客觀的理性,後現代拒絕接受現代理性所建立的原理原則(Silverman,1990;溫明麗,1996)。

【用戶】林紫陽(邀請碼1035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最早出現於 20 世紀中期,大約在 1950 年代至 1960 年代間開始形成。這個詞彙在不同領域的使用有不同的背景,包括文學、建築、藝術、哲學和社會科學。在這些不同領域,後現代主義表現出了對現代主義思想的反思和批評,並嘗試探索新的藝術、文化和知識的可能性。例如,在文學領域,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期,相當於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小說《大亨小傳》(Catch-22,1961)和卡爾·奧納斯(庫爾特·馮內古特)的《吶喊要塞》(五號屠宰場,1969)。這些作品呈現出對傳統敘事結構和語言的批評,並在小說中使用了非敘事的敘事方式。在藝術領域,後現代主義的特點可以在20世紀中期的畫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和羅伊·李奇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中找到,他們採用大量媒體、流行將文化和消費大眾作為藝術的主題,並以一種戲仿和反思的方式承載。總之,後現代主義是一種多樣性的思潮,它在20世紀興起,並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影響。

【用戶】林紫陽(邀請碼1035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英語:Postmodernism),是一個以「難以下定論」為特點的主義,主要發生在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前期,後現代主義的追隨者有意識的跳脫出約定俗成的框架之外,熱衷於把自己的作品塑造為一種前所未聞的新形式。在後現代主義之後,世界各地的哲學、藝術、建築、文學就分裂成各種流派,再無一個統一的風潮。

【用戶】8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A) 「後現代主義」最早出現在 1940 年代討論建築、詩和文藝的形式 1960年代

【用戶】林紫陽(邀請碼1035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英語:Postmodernism),是一個以「難以下定論」為特點的主義,主要發生在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前期,後現代主義的追隨者有意識的跳脫出約定俗成的框架之外,熱衷於把自己的作品塑造為一種前所未聞的新形式。在後現代主義之後,世界各地的哲學、藝術、建築、文學就分裂成各種流派,再無一個統一的風潮。

【用戶】林紫陽(邀請碼1035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一詞,最早出現於1930年代,一直到1960年代左右,才開始有文學批評家以較嚴肅的態度使用此一術語(羅青,1993)。Dilnot(1986)認為後現代「首要指的是一種多變、不安定和疑惑」的境況或狀態。後現代主義興起後,現代性(modernity)逐漸成為被質疑、批判或否定的焦點。針對此一論述,多位學者曾提出比較性的見解:後現代主義認為多元社會中的決策是多元化的,以往主導世界的思想霸權如我族中心主義、殖民主義或種族主義等逐漸不再具有強勢的領導地位,他們也只不過是眾多「他類」(the other)之一而已(Rnst,1991;李奉儒,1996)。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一種質疑、否定及批判,它反對傳統的邏輯中心論、二元論、確定論、統一性,以及現代化所追求的普遍、系統、與客觀的理性,後現代拒絕接受現代理性所建立的原理原則(Silverman,1990;溫明麗,1996)。

【用戶】林紫陽(邀請碼103502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最早出現於 20 世紀中期,大約在 1950 年代至 1960 年代間開始形成。這個詞彙在不同領域的使用有不同的背景,包括文學、建築、藝術、哲學和社會科學。在這些不同領域,後現代主義表現出了對現代主義思想的反思和批評,並嘗試探索新的藝術、文化和知識的可能性。例如,在文學領域,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期,相當於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小說《大亨小傳》(Catch-22,1961)和卡爾·奧納斯(庫爾特·馮內古特)的《吶喊要塞》(五號屠宰場,1969)。這些作品呈現出對傳統敘事結構和語言的批評,並在小說中使用了非敘事的敘事方式。在藝術領域,後現代主義的特點可以在20世紀中期的畫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和羅伊·李奇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中找到,他們採用大量媒體、流行將文化和消費大眾作為藝術的主題,並以一種戲仿和反思的方式承載。總之,後現代主義是一種多樣性的思潮,它在20世紀興起,並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