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關於〈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下列說明正確者為:
(A)本文由《春秋》經文「晉人、秦人圍鄭」六字鋪衍而成,足以顯現《公羊傳》詳於記事之特色
(B)佚之狐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顯現其善於識人
(C)「無禮於晉」和「貳於楚」是晉、鄭之間的宿怨,與秦毫不相干,因此秦乃是出於被動,陪晉出征,此與燭之武所言「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遙相呼應
(D)燭之武基於「道、義」二字而言利害,處處為秦謀,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說詞是「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一句,切中要害,終能打動秦穆公之心,說服秦君退師。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5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 佚之狐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顯現其善於識人翻譯: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佚之狐有識人之明,功不可沒。佚之狐:佚之狐是一位鄭國大夫,他雖智不及燭之武,但卻也非常有智慧,還深得用人之道。可以說他比鄭文公更聰明,也更會用人,不然鄭文公早已有解決之道,哪裡還需要佚之狐呢?說他聰明,是因為他派人去請求秦穆公,而不是晉文公。只有抓住了秦穆公,才有可能成功。倘若他去請求晉文公,哪怕那個人的嘴再厲害,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晉文公早已一門心思地想要吃定了鄭國,這麼大一塊肥肉,是不可能放棄的。而秦國只是晉國叫來的幫手,與鄭國無冤無仇,只是想著晉國吃肉,秦國喝湯而已。鄭國對其並非十分重要,所以說服秦穆公的可能性更大。說他會用人,是因為他能在鄭國眾多大夫中,找到燭之武,這位有勇有謀,卻始終無法得志的羊馬倌。這難道不是佚之狐用人本領的最佳表現嗎?所以說佚之狐是一位有智慧,會用人的鄭國大夫。燭之武有勇有謀,且早作準備,善於謀劃,放才能勸退秦穆公,為鄭國解除危機。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 佚之狐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顯現其善於識人翻譯: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佚之狐有識人之明,功不可沒。佚之狐:佚之狐是一位鄭國大夫,他雖智不及燭之武,但卻也非常有智慧,還深得用人之道。可以說他比鄭文公更聰明,也更會用人,不然鄭文公早已有解決之道,哪裡還需要佚之狐呢?說他聰明,是因為他派人去請求秦穆公,而不是晉文公。只有抓住了秦穆公,才有可能成功。倘若他去請求晉文公,哪怕那個人的嘴再厲害,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晉文公早已一門心思地想要吃定了鄭國,這麼大一塊肥肉,是不可能放棄的。而秦國只是晉國叫來的幫手,與鄭國無冤無仇,只是想著晉國吃肉,秦國喝湯而已。鄭國對其並非十分重要,所以說服秦穆公的可能性更大。說他會用人,是因為他能在鄭國眾多大夫中,找到燭之武,這位有勇有謀,卻始終無法得志的羊馬倌。這難道不是佚之狐用人本領的最佳表現嗎?所以說佚之狐是一位有智慧,會用人的鄭國大夫。燭之武有勇有謀,且早作準備,善於謀劃,放才能勸退秦穆公,為鄭國解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