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主張人類的行為來自對外在刺激進行解釋、分析、然後再據以反應的觀點,比較傾向下列何種說法?
(A) 符號互動論
(B) 結構功能論
(C) 社會衝突論
(D) 社會階層說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84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HR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題目和110年 - 110-1 專技高考_社會工作師: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考題相同以下為該題其他摩有的詳解: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假定:1.人對事物所採取的行動是以這些事物對人的意義為基礎的2.這些事物的意義來源於個體與其同伴的互動(外在刺激),而不存於這些事物本身之中3.當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他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這些意義。

【用戶】ten7tw(邀請碼126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符號互動論(源自芝加哥社會心理學派,又稱象徵互動論、形象互動論):Mead自我心理學、Cooley鏡中自我、Thomas情境定義、Hughes都市人類學、Becker標籤理論、Goffman戲劇理論、俗民方法論。三大概念:人們在互動的過程,會透過象徵的符號來表達意義、價值和思想,描述的是動態的人際關係。概念包含「有意義的符號、共同擁有的意義來自社會互動、個體解釋與運用符號意義的過程」。個人行為:外界刺激、分析、反應。如:有人拍你肩膀(刺激)➝你會想這個人拍你是好意壞意、是敵是友(分析)➝如果是好意你會表達友善、如果壞意你會表示抗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