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盲童對物體的概念和字義的理解,常需要依賴別人的描述或第二手資料, 故易產生何種現象?
(A)自我中心系統(egocentric system)
(B)盲行為(blindisms)
(C)語意不合(verbalism)
(D)缺乏模仿學習(lack of imitative learning)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62657
統計:A(104),B(634),C(1118),D(131),E(0)

用户評論

【用戶】viviliu0501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當視覺線索和社交經驗漸具影響力時,由於行動和經驗受限,很多語言概念不易獲取,如顏色或無法觸及之物,很難正確描述,說出的文意也往往有語意不合的現象

【用戶】教甄必勝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早期幼兒的獨特心理需求與習癖動作的產生,是因對外界環境強烈探索的需求與生理衝動,在未習得走路的行動前,最易養成自我刺激身體的習癖動作,如挖眼睛、抬打腿部等重複而有規律的動作,以得到生心理滿足。這些習癖動作若由盲人表現,即被稱為「盲行為」(blindisms)blindism=盲人習癖=盲行為

【用戶】viviliu0501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當視覺線索和社交經驗漸具影響力時,由於行動和經驗受限,很多語言概念不易獲取,如顏色或無法觸及之物,很難正確描述,說出的文意也往往有語意不合的現象

【用戶】viviliu0501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當視覺線索和社交經驗漸具影響力時,由於行動和經驗受限,很多語言概念不易獲取,如顏色或無法觸及之物,很難正確描述,說出的文意也往往有語意不合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