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8. 50年代以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為首,摒棄傳統繪畫工具,將顏料灑滴在鋪地的畫布上,風靡當時歐美畫壇的繪畫風格稱作?
(A)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
(B)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C)色域繪畫(Color-field painting)
(D)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

參考答案

答案:A,B
難度:簡單0.74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烤肉肥仔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行動繪畫是一種繪畫風格,藝術家在創作時並沒有認真地塗抹顏料,而是將顏料順其自然地滴落和潑灑在畫布上。藝術家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強調和讓人關注繪畫行為本身。194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行動繪畫這種風格非常普遍。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又譯傑克森·波拉克,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 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運動、行動繪畫的主要力量。* 他以他獨特創立的滴畫而著名。* 同時享有相當的盛名和惡名:他被認為是一名大部分時間隱居的畫家;他具有反覆無常的脾氣,且有嚴重的酗酒問題。* 生於懷俄明州的科迪,1929年移居紐約,進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在托馬斯·哈特·本頓(Thomas Hart Benton)門下學習;1938年到1942年間,為聯邦藝術工程工作;1943年開始轉向抽象藝術。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透過「文化自由議會」(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受到中央情報局的支持。* 1946年徹底拋棄了現實主義,他的畫迅速發展成為激烈的情感的傾瀉。* 滴畫:他的方法是將美國產的油漆從罐中倒出, 油漆順著放在罐中的木棍流出,這樣一條不間斷的色『線』便在畫布上形成。線的特徵是由繪畫者身體上和繪畫材料上的近乎無限的變化決定的:顏料的粘度(通過減少厚度和稀釋來加以控制);傾倒的角度和由此而產生的傾倒速度; 波洛克身體特別是手腕、胳膊和肩膀所表現出的力度, 他時而急馳掠過, 時而充滿節奏韻律。* 「彩瓷漆」,金屬漆等作為顏料,以及各種材質的紙張畫布和多樣的工具。為了得到顏料滴濺、潑灑而成的線條,波洛克經常在一個鐵皮罐的底部鑽個洞來漏下顏料。* 行動繪畫:他完全擺脫了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作畫模式,對於作品完成後的樣子事先並不知曉,而是通過讓整個的身體無意識性、即興、隨意的自由運動。時將顏料用「滴畫法」應用於畫布和畫紙上,這種無意識性,即興繪畫方法就是著名的「行動繪畫」。* 從對具體對象有選擇性的描繪到完全脫離物像,從對畫面形式有意識的控制到融自身行動於畫面中,他終於探尋到了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滴畫法」。只有這抽象無定形而又自由不羈的滴畫形式才能儘可能的展示其豐富的內心情感。因為波洛克所探求和實驗的繪畫技法,更注重線的連貫, 而傳統的筆繪作品在不斷的補充和調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運用一些間斷不連貫的線。*藝術家女友,李·克拉斯納:在發展出他特有的技術前,因為過於專注於創作卻沒有突破,作品銷售不佳,加上個性怪辟、神經質的性格而無法靠兼職謀生,而一度須靠其兄弟及後來成為其妻的女友李·克拉斯納接濟度日。從命名到編號波洛克不希望觀眾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任何形象的元素,因此放棄了對作品的命名,轉而使用編號。對此,波洛克表示:「被動地接受這幅畫提供的意象,而不要先入為主地帶著主觀印象去尋找主題。」波洛克的妻子克拉斯納說波洛克「以前會給他的畫進行傳統的命名,而現在只是對他們進行編號。編號是中立的,他們使得人們把作品作為純粹的畫來對待。」 波洛克在1956年8月11日晚上因為酒後駕駛超速,發生交通事故而喪生。在他去世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於1956年為他舉辦了一場紀念回顧展,並在1967年舉辦了一場更為全面的大型展覽。1998年和1999年,MoMA和泰特不列顛分別為他舉辦了大型的回顧展覽。[1][2]

【用戶】烤肉肥仔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行動繪畫是一種繪畫風格,藝術家在創作時並沒有認真地塗抹顏料,而是將顏料順其自然地滴落和潑灑在畫布上。藝術家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強調和讓人關注繪畫行為本身。194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行動繪畫這種風格非常普遍。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又譯傑克森·波拉克,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 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運動、行動繪畫的主要力量。* 他以他獨特創立的滴畫而著名。* 同時享有相當的盛名和惡名:他被認為是一名大部分時間隱居的畫家;他具有反覆無常的脾氣,且有嚴重的酗酒問題。* 生於懷俄明州的科迪,1929年移居紐約,進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在托馬斯·哈特·本頓(Thomas Hart Benton)門下學習;1938年到1942年間,為聯邦藝術工程工作;1943年開始轉向抽象藝術。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透過「文化自由議會」(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受到中央情報局的支持。* 1946年徹底拋棄了現實主義,他的畫迅速發展成為激烈的情感的傾瀉。* 滴畫:他的方法是將美國產的油漆從罐中倒出, 油漆順著放在罐中的木棍流出,這樣一條不間斷的色『線』便在畫布上形成。線的特徵是由繪畫者身體上和繪畫材料上的近乎無限的變化決定的:顏料的粘度(通過減少厚度和稀釋來加以控制);傾倒的角度和由此而產生的傾倒速度; 波洛克身體特別是手腕、胳膊和肩膀所表現出的力度, 他時而急馳掠過, 時而充滿節奏韻律。* 「彩瓷漆」,金屬漆等作為顏料,以及各種材質的紙張畫布和多樣的工具。為了得到顏料滴濺、潑灑而成的線條,波洛克經常在一個鐵皮罐的底部鑽個洞來漏下顏料。* 行動繪畫:他完全擺脫了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作畫模式,對於作品完成後的樣子事先並不知曉,而是通過讓整個的身體無意識性、即興、隨意的自由運動。時將顏料用「滴畫法」應用於畫布和畫紙上,這種無意識性,即興繪畫方法就是著名的「行動繪畫」。* 從對具體對象有選擇性的描繪到完全脫離物像,從對畫面形式有意識的控制到融自身行動於畫面中,他終於探尋到了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滴畫法」。只有這抽象無定形而又自由不羈的滴畫形式才能儘可能的展示其豐富的內心情感。因為波洛克所探求和實驗的繪畫技法,更注重線的連貫, 而傳統的筆繪作品在不斷的補充和調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運用一些間斷不連貫的線。*藝術家女友,李·克拉斯納:在發展出他特有的技術前,因為過於專注於創作卻沒有突破,作品銷售不佳,加上個性怪辟、神經質的性格而無法靠兼職謀生,而一度須靠其兄弟及後來成為其妻的女友李·克拉斯納接濟度日。從命名到編號波洛克不希望觀眾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任何形象的元素,因此放棄了對作品的命名,轉而使用編號。對此,波洛克表示:「被動地接受這幅畫提供的意象,而不要先入為主地帶著主觀印象去尋找主題。」波洛克的妻子克拉斯納說波洛克「以前會給他的畫進行傳統的命名,而現在只是對他們進行編號。編號是中立的,他們使得人們把作品作為純粹的畫來對待。」 波洛克在1956年8月11日晚上因為酒後駕駛超速,發生交通事故而喪生。在他去世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於1956年為他舉辦了一場紀念回顧展,並在1967年舉辦了一場更為全面的大型展覽。1998年和1999年,MoMA和泰特不列顛分別為他舉辦了大型的回顧展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