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下列那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很多行為之動機在於消除有機體之生理失衡?
(A)驅力減除說
(B)誘因說
(C)學習說
(D)最佳趨力說。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82088
統計:A(4113),B(254),C(251),D(641),E(0)

用户評論

【用戶】Sunny Weng S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驅力減降論:Hull個體一切的活動,皆起因於內在生理 需求而生的趨力,若個體表現的行為 能滿足需求,則驅力會減降。

【用戶】Keep Happy Mo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但是無法解釋為何人類喜歡搭過山車!!

【用戶】Zhou Jia-Li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驅力減低說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n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驅力理論(Driventheory)解釋個體行為動機,主要原理為均衡作用,他主張個體有保持內在狀態平衡不變的傾向,若體內偏離平衡狀態時,個體產生之不舒服的緊張狀態(驅力),引發個體作出利於體內狀態趨於平衡之行為,解除不舒服的緊張狀態,維持身體恆定。大部分人類行為較易從經驗中發展的驅力所激發。相對於「本能是間接不特定」的本能說,驅力引起的反應是直接而特定的。驅力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