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保護性因子又稱為「復原力」,能夠幫助個人降低遺傳或惡劣生活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成功適應生活中的挑戰及威脅。以下何者不屬於保護性因子?(A)善盡社會義務 (B)能增強抗壓性 (C)與他人完全融合 (D

【評論內容】

1.復原力的定義

復原力構念包含了兩個重要條件:

*個體必須暴露於重大的逆境;即使在逆境之中,個體還能維持正向的適應(Luther et al., 2000)

復原力(Resiliency):經歷逆境且維持正向適應的動力運作現象n

復原力(Resiliency):一種個人特質或才能

2.復原力的核心特點

危機因子 (risk factors)

保護因子 (protective factors)

危險因子 + 保護因子 = 復原力結果

3.保護因子 protective factors

保護因子是為個人或環境的防護措施

保護因子可以加強個人的能耐以抵抗壓力或危機,然後形成一個人的適應和能力

唯有在復原力的動力運作中與危機因子交互作用的因素,才能稱為保護因子

保護因子是當危機因子存在的時候才有作用;保護因子並不能夠在沒有危機因...

【評論主題】9. 請問教育市場自發性秩序強調什麼的重要性?(A)道德 (B)競爭 (C)功績 (D)創意

【評論內容】

自發秩序原理指市場控制是不必要的,因為市場本身能夠產生一種自發的秩序——每個人都在“看不見

手”的引導下自發地實現個人利益的極大化。

【評論主題】9. 請問教育市場自發性秩序強調什麼的重要性?(A)道德 (B)競爭 (C)功績 (D)創意

【評論內容】

自發秩序原理指市場控制是不必要的,因為市場本身能夠產生一種自發的秩序——每個人都在“看不見

手”的引導下自發地實現個人利益的極大化。

【評論主題】31教師自編測驗時,下列何者不是論述題的設計原則?(A)提供選擇(如五題中任選四題作答)以增加回答彈性(B)論述題的數量必須配合學生答題所需要的時間(C)以分題閱卷代替整體閱卷的方式(D)閱卷時避免先

【評論內容】

論述題(essay question)

是指要求學生用文字論述方式回答的題目。論述題可按題意的限制與否分為兩類:一類限制反應類(restricted response question),要求學生所限制的範圍內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類為申論題(extended response question),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讓他按題目的主旨自由發揮。論述題的最大缺點是評分困難;因缺乏客觀標準,難免受教師主觀的影響而喪失公平性。教育心理學家建議:(1)只有在客觀測驗不適用的情形下才採用論述題;(2)論述題只限於測量學生學習結果的某幾個層面,不能用於測量學習結果的所有層面;(3)論述題的用語必須清楚明確;(4)論述題的數量必須配合學生答題所需要的時間;(5)避免採用自行選擇的方式,以免因失卻共...

【評論主題】13. 李老師的學生雖然很多,但是他都會盡量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而不是座號。請問他的做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個學者的理念?(A) Greene 的教師即陌生人(B)Buber 的「我與汝」概念(C) Fo

【評論內容】詞條名稱:全景敞視主義起源

起源於邊沁的「全景敞視監獄」(全景敞視建築),其基本構造為:四周是一個環形建築,中心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戶,對著環形建築。環形建築被分成許多小囚室,每個囚室都貫穿建築物的橫切面。各囚室都有兩個窗戶,一個面對著裡面,與塔的窗戶相對,另一個對著外面,能使光亮從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

特點

1. 可見的:被囚禁者應不斷地目睹窺視著他的中心瞭望塔的高大輪廓。2. 無法確知的:被囚禁者應該在任何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窺視。→故全景敞視建築是一種分解觀看/被觀看二元統一體的機制。在現行邊緣,人徹底被在中心瞭望塔的人觀看,但不能觀看瞭望塔中的人。(逆光性)

意義

說明現代社會權力的運作機制,...

【評論主題】42.Stufflebeam所主張的CIPP評鑑模式,下列何者為非?(A)Content (B)Input (C)Process (D)Product。

【評論內容】

背景(context)  輸入(input)    過程(process)  結果(product)

【評論主題】42.Stufflebeam所主張的CIPP評鑑模式,下列何者為非?(A)Content (B)Input (C)Process (D)Product。

【評論內容】

背景(context)  輸入(input)    過程(process)  結果(product)

【評論主題】19.楊老師關心班級榮譽,積極籌組團隊參與各項班際比賽,勝利時帶頭歡呼,失敗時傷心流淚。老師經常說,「如果愛我,就要照我的意思做!」、「如果拿不到第一名,我就不當你們的老師了!」。請問,楊老師的行為可

【評論內容】

有沒有誰一直壓榨你,你卻又因為害怕不敢吭聲?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2]所說的「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媽媽說:「沒關係,你可以不要回來啊!」婆婆說:「你真的很自私,怎麼都只想到你自己?」(長頸鹿表示遺憾)老公說:「叫你幫我做這麼一點點事而已,你也要叫叫叫,我真是看錯你了,當初結婚我還以為你是個體貼的女人⋯⋯」(主婦團OS:誰規定老婆就一定要體貼?)老闆說:「我因為看好你才把這份工作交給你的,你不想做沒關係呀,後面還排一堆人等著要做。」於是你就接著做了。(其他的同事表示...

【評論主題】19.楊老師關心班級榮譽,積極籌組團隊參與各項班際比賽,勝利時帶頭歡呼,失敗時傷心流淚。老師經常說,「如果愛我,就要照我的意思做!」、「如果拿不到第一名,我就不當你們的老師了!」。請問,楊老師的行為可

【評論內容】

有沒有誰一直壓榨你,你卻又因為害怕不敢吭聲?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2]所說的「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媽媽說:「沒關係,你可以不要回來啊!」婆婆說:「你真的很自私,怎麼都只想到你自己?」(長頸鹿表示遺憾)老公說:「叫你幫我做這麼一點點事而已,你也要叫叫叫,我真是看錯你了,當初結婚我還以為你是個體貼的女人⋯⋯」(主婦團OS:誰規定老婆就一定要體貼?)老闆說:「我因為看好你才把這份工作交給你的,你不想做沒關係呀,後面還排一堆人等著要做。」於是你就接著做了。(其他的同事表示...

【評論主題】31教師自編測驗時,下列何者不是論述題的設計原則?(A)提供選擇(如五題中任選四題作答)以增加回答彈性(B)論述題的數量必須配合學生答題所需要的時間(C)以分題閱卷代替整體閱卷的方式(D)閱卷時避免先

【評論內容】

論述題(essay question)

是指要求學生用文字論述方式回答的題目。論述題可按題意的限制與否分為兩類:一類限制反應類(restricted response question),要求學生所限制的範圍內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類為申論題(extended response question),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讓他按題目的主旨自由發揮。論述題的最大缺點是評分困難;因缺乏客觀標準,難免受教師主觀的影響而喪失公平性。教育心理學家建議:(1)只有在客觀測驗不適用的情形下才採用論述題;(2)論述題只限於測量學生學習結果的某幾個層面,不能用於測量學習結果的所有層面;(3)論述題的用語必須清楚明確;(4)論述題的數量必須配合學生答題所需要的時間;(5)避免採用自行選擇的方式,以免因失卻共...

【評論主題】39當團體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增強團體成員的優勢態度、價值、行為或規範,在團體壓力下,使得成員在團體內逐漸不能開放討論與評論,形成一言堂。這種現象稱為?(A)文化膠囊化 (B)團體迷結 (C)團體極化 (

【評論內容】

團體迷思(英文:Groupthink,亦作團體盲思、集體錯覺)是一個心理學現象,指的是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人提出,或是在提出之後,遭到其他團體成員的忽視及隔離。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

一般認為團體迷思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爾芬·詹尼斯首先提出。但William Safire於2004年8月8日《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撰文指出,團體迷思一詞實為William H. Whyte於1952年在《...

【評論主題】39當團體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增強團體成員的優勢態度、價值、行為或規範,在團體壓力下,使得成員在團體內逐漸不能開放討論與評論,形成一言堂。這種現象稱為?(A)文化膠囊化 (B)團體迷結 (C)團體極化 (

【評論內容】

Wren(1962)提出了「文化膠囊」(cultural encapsulation)一詞。用以指控傳統諮商員教育課程(周素琴,民86)。文化膠囊的含義為:1.以刻板化印象來取代真實的世界。2.武斷的堅持某種普遍的真理,忽略了文化的變異性。3.對諮商歷程採用技術取向的定義。

Pederson(1991)指出,文化膠囊形成的原因是缺乏對他人觀點的評估,對於介於個體間的文化變數不夠敏感,以及諮商員假定的狹窄技術取向(梁榮仁, 民86)。

在面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當事人,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僵化的。

Casas(1986)指出傳統的諮商課程怨視弱族群,而有民族優秀感的色彩。他建議:諮商員教育應更重視及探討種族的變數(周素琴,民86)。

 到了2020年美國的學...

【評論主題】55. 根據馬旭(C. Marsh)等人的主張,在瞭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型式時,不須考慮哪一層面?(A)發展範圍 (B)活動類型 (C)參與人員 (D)投入時間

【評論內容】

課程發展的類型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類型頗多,因學校與社區特質、參與人員、活動類型、投入時間或其他因素而異,然參與人員、活動類型、投入時間必須顧及學校與社區特質,方能落實「學校本位」概念。

 nBardy(1987)提出活動類型、參與人員組成的「雙向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活動類型包括現有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創造等三項,參與人員包括個別教師、一組教師、教師團體、全體教職員等四項,此發展類型至少可建構出12種可能的類型。Marsh, Day, Hannay &nMcCutcheon(1990)修正補充Bardy雙向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為「三向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此類型至少可建構出64種可能的類型。

(一)活動類型

學校本位課程的活動包...

【評論主題】13. 李老師的學生雖然很多,但是他都會盡量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而不是座號。請問他的做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個學者的理念?(A) Greene 的教師即陌生人(B)Buber 的「我與汝」概念(C) Fo

【評論內容】詞條名稱:全景敞視主義起源

起源於邊沁的「全景敞視監獄」(全景敞視建築),其基本構造為:四周是一個環形建築,中心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戶,對著環形建築。環形建築被分成許多小囚室,每個囚室都貫穿建築物的橫切面。各囚室都有兩個窗戶,一個面對著裡面,與塔的窗戶相對,另一個對著外面,能使光亮從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

特點

1. 可見的:被囚禁者應不斷地目睹窺視著他的中心瞭望塔的高大輪廓。2. 無法確知的:被囚禁者應該在任何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窺視。→故全景敞視建築是一種分解觀看/被觀看二元統一體的機制。在現行邊緣,人徹底被在中心瞭望塔的人觀看,但不能觀看瞭望塔中的人。(逆光性)

意義

說明現代社會權力的運作機制,...

【評論主題】5. I. Kant 曾將「想像力」定義為「即便對象不在場也可以在直觀中表象對象的官能」(the faculty of presenting inintuition an object that is

【評論內容】

Note.本題把可能出現在哲研所的內容拿來作為甄選教師的試題,在效度上實在令人不敢恭維。簡言之,「即便對象不在場也可以在直觀中表象對象的官能」這段話是出現在康德的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純粹理性批判探討的是認知能力與知識的界定,所以ABD選項都跟本句有關。至於C,是康德第三批判《判斷力批判》的審美規準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728776540518354&story_fbid=1494888097240524

【評論主題】23. 李老師為瞭解教學過程中,班上每位學生及全班整體學生真正投入課堂學習的時間比率,以作為改進教學和班級管理的參考。他邀請王老師協助進行教學觀察,王老師該採用何種觀察技術方能提供李老師客觀的資訊呢?

【評論內容】社會互動分析法Social-Interaction Analysis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弗蘭德斯(N.A. Flanders)發展了「社會互動分析法」,以客觀的方法來研究班級內的師生互動情形。弗蘭德斯將教師在班級內與學生的語言溝通行為歸納如下所示的十種類別。在分析時,讓經訓練的觀察者將教師及學生在上課時所說的話加以記錄並判斷其所屬類別,並由觀察及分類的結果,來分析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言語互動的類型。以社會互動分析法可了解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言語互動是否偏重在那一方面,教師可以由這些回饋做為改進自己教學的依據。   弗蘭德斯將這十類語言分為教師的說話和學生的說話兩部分。教師的說話又分為「間接影響」和「直接影響」兩大類。學生的說話也分為「反應性...

【評論主題】49.重視課程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生活世界」(life world)為出發,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觀察與多方面探索,期能藉此擺脫刻板的意識框架。請問下列哪一種哲學觀點可以用來支持上述的課程教學主張?(A)

【評論內容】胡塞爾在他的晚期著作《歐洲科學的危機》中提出了「生活世界」的觀念。胡塞爾指出,自伽利略以來,科學家習慣以數理化的方式來解釋世界,並認為這個數理化的世界比起我們透過知覺和常識所認知的生活世界更為真確。胡塞爾固然認為儘管伽利略是一個天才,但這種把「數理宇宙」的解釋傾向,亦產生了一種對數理化的盲目追求,以致這個理論宇宙取代了真實的宇宙。比如說,主流經濟學便是高度數理化的產物。儘管大部分主流經濟學的數理法則沒有預測力,但經濟學仍然是積極地進行數理化,並似乎能夠為我們帶來某種實際的知識,建立某種正確的世界觀。現象學家會認為,這種數理化既然不能帶來預測力,實在是不必進行的,它只是一種無甚用途的包裝。而學者更需要做的,是離開空想的理論囚籠,去直接觀察真實的「生活世界」。這種對「理論遺忘了現實」的警惕態度,成為了現象學的重要標誌。現象學家會認為,我們的判斷不會因為理論化、數理化而變得真確。我們的判斷更須面向真實的世界,即那個由知覺和常識所構成的世界。

【評論主題】96. 目前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每四年實施一次校務評鑑,下列描述何者符合此評鑑的實施內涵?(A) 針對校長辦學績效進行判斷(B) 學校文件檔案為主要的評鑑資料來源(C) 自我評鑑由校長及行政人員分工完成(

【評論內容】

新北市教育局24日在國小校長會議中宣布,國中小校務評鑑自109學年度下學期、高中職自109學年度上學期起停辦,改以輔導支持系統協助各校辦學,免除教務人員無謂的負擔,達到「行政減量」的效益。新北市長侯友宜昨也出席會議,除了感謝在第一線為教育奉獻的校長們,也逐一發紅包祝大家新年快樂。

免除教務負擔 發展特色

校務評鑑各校約5年1次,評鑑項目包括「校長領導與董事會經營」、「行政管理」、「課程」、「教學與評量」、「教師專業發展」、「學生事務」、「學生輔導」、「校園營造」、「社群關係」、「績效表現」等10項,後雖精簡為7項,但仍需統整4年多的龐大資料,令教育行政人員苦不堪言。

為達成行政減量,教育局109學年度起停辦校務評鑑,...

【評論主題】92. 學校本位管理常採用「參與式決定」(participative decision-making)形成共識,但也容易產生「團體迷思」(group-think)。請問下列何者為其特徵之一?(A)成員

【評論內容】

團體迷思(英文:Groupthink,亦作團體盲思、集體錯覺)是一個心理學現象,指的是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人提出,或是在提出之後,遭到其他團體成員的忽視及隔離。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

一般認為團體迷思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爾芬·詹尼斯首先提出。但William Safire於2004年8月8日《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撰文指出,團體迷思一詞實為William H. Whyte於1952年在《...

【評論主題】14. 下列那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很多行為之動機在於消除有機體之生理失衡?(A)驅力減除說(B)誘因說 (C)學習說 (D)最佳趨力說。

【評論內容】

驅力減低說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n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驅力理論(Driventheory)解釋個體行為動機,主要原理為均衡作用,他主張個體有保持內在狀態平衡不變的傾向,若體內偏離平衡狀態時,個體產生之不舒服的緊張狀態(驅力),引發個體作出利於體內狀態趨於平衡之行為,解除不舒服的緊張狀態,維持身體恆定。大部分人類行為較易從經驗中發展的驅力所激發。相對於「本能是間接不特定」的本能說,驅力引起的反應是直接而特定的。驅力減...

【評論主題】4.關於美國八年研究中所形成的評鑑概念,以下何者的敘述有誤?(A)探討整體學校設置和課程方案的成果 (B)重視自然探究和教育批評的評鑑(C)主張評鑑要加入價值判斷 (D)擴大發展各種評量工具

【評論內容】

「八年研究」係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協會的「學校與大學關係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Rel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 of the ProgressivenEducation Association)所贊助,由泰勒(R.W. Tyler)主持的一項大型研究,研究期間由一九三三至一九四○年為止,共計八年。此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受大學入學規定所限制的高中生進入大學後的表現,與受到限制的學生相較,孰優孰劣;藉此探討參加此項研究的三十所學校,其所採用的某些革新課程和教學策略的效果。此研究正值一九三○年代美國進步主義教育盛行的時期,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各項測驗工具蓬勃發展。泰勒本人即投身進步主義運動,而三十所實驗學校的目的之一即是實施進步主義教育的理念;師生合作...

【評論主題】19.下列關於教育史研究中「輝格史觀」的敘述,何者正確?(A)主張歷史的過程是進步的 (B)重視從歷史所在脈絡進行詮釋(C)主張從社會批判的角度進行歷史詮釋 (D)重視不同主體的歷史詮釋

【評論內容】

過去中外教育史的研究中,有一種解釋觀點受到 學者們的批評,認為其觀點有失允當,即是所謂

「輝格史觀」(whiggishness),n而它至少有「進步史觀」及「以今論古觀」兩層涵義。英人R.

G.nCollingwood在 《歷史的理念》(The idea of history)一書中,討論「科學的歷史」一章時曾指n

出:十九世紀末從事歷史研究的人,對於理論的東西毫無興趣,他們反對哲學及n歷史哲學;又雖

然英國史學家迴避哲學的思考,他們卻深受當時思潮的影響。十 九世紀末,「進步」的觀念,被

一般人奉為天經地義,此觀念來自天演論的自然 主義思想,而強加於歷史之上,其根源可溯自十

八世紀時以為歷史是人類朝向理 性邁進,但到了十九世紀理論的理性代表征服自然,實踐的理...

【評論主題】3.關於教育部目前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下列何者正確?(A)實施的規準由教育部統一訂定(B)實施之目的在淘汰不適任教師(C)實施的範圍由各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先行遵照實施(D)實

【評論內容】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將於106學年度起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nn

教育部刻正研議自106學年度起,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下簡稱教專評鑑)將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從中央、地方、學校、教師發展共好的夥伴關係,攜手研商解決教育問題的策略,並以系統思考、盤點統整的概念,實現教育價值並給予教師專業支持、情感支持與共同面對問題的支持,提供更貼近現場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把教師專業自主權真正還給教師,促進臺灣的教育品質更加提升。規劃中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將以自發、互助、共好之概念給予教師專業成長支持,針對實習生和初任教師提供系統化之教學領導教師機制,打造客製化的服務,協助增進教學通識技巧,並透過教學領導教師帶領...

【評論主題】42.Stufflebeam所主張的CIPP評鑑模式,下列何者為非?(A)Content (B)Input (C)Process (D)Product。

【評論內容】

背景(context)  輸入(input)    過程(process)  結果(product)

【評論主題】24.畢業二十年後,小郭參加大學同學會時大多沒辦法叫出名字,但特別高的王偉杰他卻能一眼認出,這在記憶中可能是(A)閃光燈效應 (B)仰巴腳效應(C)萊斯托夫效應 (D)序位效應。

【評論內容】

仰巴腳就是不小心跌了一跤,有時可能要跌個脊背著地,四腳朝天,所以,又叫“出醜效應”。生活中有不少比較完美精明的人。其實,這種完美往往是外在 的表演,這樣就未必討人喜歡了。因為一般人與完美無缺的人交往時,總難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最討人喜歡的是那些精明而小有缺點的人,比如,學生眼 中的老師,老師眼中的領導,老百姓眼中的大官等。這些貌似完美無缺的人在不經意中犯個小錯誤,不僅是瑕不掩瑜,反而讓人覺得他和大家一樣有缺點,就因為他 顯露出平凡的一面而使周圍的人都感到了安全。

http://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06476-%E5%87%BA%E9%86%9C%E6%95%88%E6%87%89

【評論主題】6.有一國小召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學校行政人員代表是教務處林主任、四年級代表是王老師、家長代表是陳會長、社區代表是李里長、學者專家是鄭教授。試問上述何者不是課程發展委員會出席的成員?(A)家長代表陳

【評論內容】

一、課程發展n

課程發展要能因應不同教育階段之教育目標與學生身心發展之特色,提供彈性多元的n學習課程,以促成學生適性發展,並支持教師課程研發與創新。學校課程計畫是學生學習n的藍圖、課程公共對話與溝通的重要文件;透過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持續n精進國民教育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n(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與運作n

1.學校為推動課程發展應訂定「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經學校校務會議通過後,n據以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下得設各領域/群科/學程/科目教n學研究會。學校得考量學校規模與地理特性,聯合成立校際之課程發展委員會。

n2.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組成及運作方式由學校校務會議決定之,其學...

【評論主題】44.許多老師常在教室中運用「愛的鼓勵」來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此一獎賞方式較接近?(A)活動性 (B)社會性 (C)物質性 (D)代幣。

【評論內容】

獎賞所使用的正增強物,或稱為獎賞物,可以分為「社會性獎賞物」,和「實質性獎賞物」。

社會性獎賞物包括讚美、鼓勵、握手、微笑、嘉獎等。

實質性獎賞物可以分為「符號(或是分數)獎賞物」、「物質性獎賞物」、「活動性獎賞物」、「代幣式獎賞物」。 

【評論主題】41. 從2000年起舉行的國際學生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評量內容主要涵蓋下列哪一項領域?(A)閱

【評論內容】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加入「全球素養」測驗項目

經濟合作暨貿易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自2000年起推出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共有超過70個國家共同參與,每三年有超過一百萬名學生接受評量,旨在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對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問題情境、準備的程度及習得多少必備知識和技能,所謂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溝通、適應性、學習策略、彈性、時間管理、自我信念、問題解決、資訊技巧等。根據The PIE News報導,2018年PISA將會加入「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的測試,主要為了瞭解學生如何理解和欣賞不同...

【評論主題】39. 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依規定,若作成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決議後,學校應自決議作成之日起,幾日內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並同時以書面附理由通知當事人?(A)10 日 (B)20 日 (C)30

【評論內容】

*比較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

修正日期民國 105 年 10 月 14 日第 17 條

申評會應自收到申評會應自收到申訴書之次日起十日內,以書面檢附申訴書影本及相關書件,通知為原措施之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出說明。n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自前項書面通知達到之次日起二十日內,擬具n說明書連同關係文件送申評會,並應將說明書抄送申訴人。但原措施之學n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申訴為有理由者,得自行撤銷或變更原措施,並n函知申評會。申訴書之次日起十日內,以書面檢附申訴書影本及相關書n件,通知為原措施之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出說明。n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自前項書面通知達到之次日起二十日內,擬具n說明書連同關係文件送申評會,並應將說明書抄送申訴人。但原措施之學n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申訴為有理由者,得自行撤銷或變更原措施,並n函知申評會。

【評論主題】33. 下列哪一項不是家庭教育法規定的家庭教育範圍?(A)失親教育 (B)婚姻教育 (C)新移民子女教育 (D)子職教育。

【評論內容】

本法第二條用詞,定義如下:

一、親職教育:指增進父母職能之教育活動。

二、子職教育:指增進子女本分之教育活動。

三、性別教育:指增進性別知能之教育活動。

四、婚姻教育:指增進夫妻關係之教育活動。

五、失親教育:指增進因故未能接受父母一方或雙方教養之未成年子女家n庭生活知能之教育活動。

六、倫理教育:指增進家族成員相互尊重及關懷之教育活動。

七、多元文化教育:指增進家族成員對多元文化理解及尊重之教育活動。

八、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指增進家庭各類資源運用及管理之教育活動。

名  稱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日期民國 103 年 08 月 01 日

【評論主題】保護性因子又稱為「復原力」,能夠幫助個人降低遺傳或惡劣生活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成功適應生活中的挑戰及威脅。以下何者不屬於保護性因子?(A)善盡社會義務 (B)能增強抗壓性 (C)與他人完全融合 (D

【評論內容】

1.復原力的定義

復原力構念包含了兩個重要條件:

*個體必須暴露於重大的逆境;即使在逆境之中,個體還能維持正向的適應(Luther et al., 2000)

復原力(Resiliency):經歷逆境且維持正向適應的動力運作現象n

復原力(Resiliency):一種個人特質或才能

2.復原力的核心特點

危機因子 (risk factors)

保護因子 (protective factors)

危險因子 + 保護因子 = 復原力結果

3.保護因子 protective factors

保護因子是為個人或環境的防護措施

保護因子可以加強個人的能耐以抵抗壓力或危機,然後形成一個人的適應和能力

唯有在復原力的動力運作中與危機因子交互作用的因素,才能稱為保護因子

保護因子是當危機因子存在的時候才有作用;保護因子並不能夠在沒有危機因...

【評論主題】關於教育部所推動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評鑑向度涵蓋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度四面向,其規準由教育部訂定。(B)評鑑方式分為教師自我評鑑、校

【評論內容】

教育部刻正研議自106學年度起,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下簡稱教專評鑑)將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從中央、地方、學校、教師發展共好的夥伴關係,攜手研商解決教育問題的策略,並以系統思考、盤點統整的概念,實現教育價值並給予教師專業支持、情感支持與共同面對問題的支持,提供更貼近現場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把教師專業自主權真正還給教師,促進臺灣的教育品質更加提升。規劃中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將以自發、互助、共好之概念給予教師專業成長支持,針對實習生和初任教師提供系統化之教學領導教師機制,打造客製化的服務,協助增進教學通識技巧,並透過教學領導教師帶領校內教師學習社群,進行備課、觀課、議課,帶動新進同儕教師專...

【評論主題】31.兒童學會加減乘除的運算或詩詞的背誦後,再加強練習以提升熟練程度。這是屬於下列何種方法?(A)集中練習(B)過度學習(C)分散練習(D)部份法學習

【評論內容】

名詞解釋:  部分學習法是練習方式的一種。當學習材料相當長時,學習者可以採全部或部分練習的方式,即整體學習法(whole method of learning)或部分學習法。部分學習法是將學習材料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單獨練習,然後再將各部分合併為整體。例如,一首二四○行的詩篇,可將每三○行為單位分為八個部分,每個部分單獨練習背誦,待熟悉後,再合併為全篇。研究指出:選用部分學習法,須視學習材料性質及學習者條件而定。學習材料長而且是零散的事實資料,或各段落有完整的結構與意義者,宜採用部分學習法;就學習者而言,對學習材料缺乏或經驗較少,能力較差,年齡較小者,亦宜採用部分學習法。

【評論主題】32.關於憂鬱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病因可排除生理與遺傳的因素(B)基本問題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C)常與其他心理或生理症狀共同發生(D)表現出社交疏離而將興趣轉移至個人從事的活動

【評論內容】

(A)憂鬱症家族遺傳: 部份憂鬱症患者,會有體質性的遺傳,追溯家族病史,可能會有自殺、酗酒及憂鬱症等。

(B)(C)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力減退。

n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