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荀子提倡「化性起偽」,這句話意指:
(A)人性是惡,故多虛偽造作之事
(B)因為人性是善惡混雜,所以須偽飾後趨向於善
(C)只有透過人為修養教化,才能變化人性趨向於善
(D)因為受後天環境影響,才使得人性變成虛偽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6454
統計:A(992),B(611),C(7033),D(562),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代名人師生關係

用户評論

【用戶】Liny Tw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荀子對「性」的定義與孟子不同,他認為「性」即人生來即具備的各種欲望,所以他說:「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煖,勞而欲休。」這種「性」與動物之性沒有分別,乃本能的欲望。他又認為這種「性」有可能因為環境的引誘而變成為惡,因此說:「今人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就是說順著好利的本性發展的話,就會產生相爭奪的惡。  所以,為了節制與規範這些可能變成為惡的「性」,他又提出「偽」,即透過人為上的禮義師法的教化,來導正人們的「性」,並轉化為善,這個轉化的過程就是「化」。另外,「起」則是使用、施行的意思。  整句來說,「化性起偽」,可以解釋成「要轉化人們欲望,而引導其向善,必須使用後天人為禮義師法的教化。」出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32008120

【用戶】心如止水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的話要怎麼改才對呢?

【用戶】感謝阿&摩友們!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惡只是順性而為,當然不是虛偽造作

【用戶】Cape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O (C)只有透過人為修養教化,才能變化人性趨向於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