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下列何者不是使用反應中斷策略應注意的原則?
(A)反應中斷是用來預防行為的發生
(B)反應中斷只是暫時的措施
(C)反應中斷可用來當作處罰
(D)保護措施應符合正常化原則。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4557
統計:A(235),B(91),C(1173),D(7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正向行為支持

用户評論

【用戶】Brenda Kuo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鈕文英(民88)指出行為問題的處理策略分為四部份:前事控制策略﹑行為訓練策略﹑後果處理策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茲分別說明如下:(一)前事控制策略:主要在操縱行為的前提事件,以預防行為問題的發生。Meyer 和Evan (1989) 提出:1.調整情境因素,包括:環境重新調整、消除誘發因素、改變生活順序、調整活動地點;2.調整工作有關因素,包括:提供符合行為個體能力、興趣和需求的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簡化或減少作業或工作要求的難度和份量、提供成功的經驗、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同儕互動、訂定班規、建立作息時間表、建立典範讓行為個體模仿、改變坐姿和位置、調整學習或工作時間表; 3.反應中斷三類前事控制策略,包括:彌補或保護措施、動手阻遏、口頭暗示、促進溝通並表達關切、促進身心的放鬆等項。 轉錄自陳穎網頁

【用戶】詹淑惠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D是什麼意思呀??

【用戶】TrueWay Ho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像是有撞牆自傷行為的人會讓他們戴上頭盔,以減少對頭部的損傷,不但具有保護的功能,也可以產生感覺消弱的效果,降低自傷行為的出現和傷害。但是不宜濫用,因為經常使用這些保護措施,不只有效降低行為問題,但也增加了表現正向行為的難度,過度使用會變成處罰。所以應該調整保護措施(從戴頭盔替代行為出現),以正常化原則(一般人並不會隨著穿戴頭盔和護具)為基準,讓學生能習得正向行為以取代自傷行為。(參考  鈕文英 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P285-286)淺見0.0...有誤請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