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21.在老師開始處理陳大雄的行為後的第二週,老師觀察陳大雄離開座位的次數的確減少;但 4 週後,陳大雄離開座位的狀況又變頻繁了,老師觀察後發現,應該是天氣轉熱,陳大雄不想出去打球;因此老師決定改變策略,先不處理陳大雄離開座位的行為;改與陳大雄約定,若他在上課時間有將黑板上的重點抄錄下來,則每節課加他當週小考分數 20 分;請問這名老師採用的是哪一種行為處理策略?
(A) DRO(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other behaviors)
(B) DRA(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behaviors)
(C) DRH(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higher rates of behaviors)
(D) DRL(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lower rates of behaviors)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26814
統計:A(114),B(167),C(21),D(15),E(0)

用户評論

【用戶】CHUN KA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1)低頻率行為的區別性增強(DRL) 當不適當的目標行為次數減少,就提供增強。(2)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DRO) 除不適當的目標行為外,其他表現出來的行為均予以增強。(3)區別性增強替代性行為(DRA) 用正向行為取代原本的不適當目標行為。 (4)區別性增強不相容行為(DRI)  增強與不適當目標行為的不相容行為。

【用戶】108正式國小特教師got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好的行為(將黑板上的重點抄錄下來)代替不好的(離開座位)就是DRA 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