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1至3題: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此必不能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於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題組】1關於本文的敘述,以下選項何者不正確?
(A)身為大臣,不應對魚有特別嗜好
(B)嗜好食魚,應憑藉己力自致之
(C)對於他人之言,應辨別分明而知所取捨
(D)權勢雖可誘人以利,不如奉法自守為宜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18182
統計:A(81),B(4),C(2),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nicholas00123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翻譯:春秋時公孫儀任魯國宰相。平日喜愛吃魚,全國人民爭著買魚送他,公孫儀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勸他說:「你喜歡吃魚,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饋贈,為什麼?」公孫儀說:「正因為喜愛吃魚才不肯接受。如果接受別人的魚,對人難免就得低聲下氣,可能會違法;違法就會免除相位;相位一免,雖然想吃魚,誰還會給?不接受別人送的魚,而不致被免除相位,又能長久自給自足。」公孫儀懂得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別人為自己不如自己為自己。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