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8.根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原則,對違反法紀約束條文者加以懲罰是屬於何者?
(A)報復性懲罰
(B)懲戒性懲罰
(C)感化性懲罰
(D)恕道性懲罰。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50587
書單:懲罰、報應、懲戒、感化、恕道性

用户評論

【用戶】Grace Tu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1)報復性的懲罰:為最原始的懲罰原理。依據「因果報應」,「報應性賞罰」的原理,加以施行的一種懲罰。Ex:以牙還牙,以眼還眼。(2)懲戒性的懲罰:與「報復性懲罰」相似,但差別在:「報復性懲罰」在報復對方;「懲戒性懲罰」重在懲戒作用,即「殺雞儆猴」。(3)感化性的懲罰:這是較富有教育性的動機之概念,目的在使受教者改善其行為,且用安排適當的補過及贖罪機會,使其學會重新做人。但對於犯錯者必須適當地限制其權力或自由,待其改過遷善後,才回復其權利自由。(4)恕道性的懲罰:其原理乃基於「公平對待」與「分配正義」的概念,亦即「以不公平對待不公平」、「平等地對待平等的」、「差別地對待差別的」。

【用戶】Kesi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這位老師寫的很清楚,

【用戶】arrsin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恕道性懲罰:例如: 小六和小一的學生犯了同樣的錯,但懲罰方式不一樣,因為小一的學生比較不懂事。報復式懲罰:例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用戶】譚守甫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小一生和小六生犯相同的錯誤1.給予相同的懲罰---報復性2.懲罰小六生給小一生看---懲戒性3.不准下課做勞動服務,將功抵過--感化性4.給予不同的懲罰--恕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