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 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 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 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 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 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 、 《書》 ,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 行其學也,趨時而已。(姚鼐〈李斯論〉)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作者對李斯的評價?
(A)逢迎上意
(B)安時處順
(C)刻薄寡恩
(D)通權達變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7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關鍵句: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這不是...

【用戶】阿喵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商鞅教秦孝公焚燒《詩》《書》,明確法家治國的理念,設置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並且禁止他國來遊以求仕進的人。憑藉著秦國便利的地形,採用他的治國方法,富強了幾代,兼併了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時候,完全採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罷了,雖然李斯協助他,說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亂,然而假使李斯不說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來就會自己去做而不厭倦。為什麼呢?秦朝滿足於刻薄寡恩並覺得嚴峻的刑法帶來方便已經很久了,這之後世代便習以為常,不知其弊了。    李斯猜測試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這不足以投合那殘暴放縱的君主而擴大自己獲得的恩寵。因此他完全捨棄了自己的老師荀子的學說,而實施了商鞅的學說;掃除去掉夏、商、週三個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為來實施統治,焚燒《詩》《書》,坑殺有學問的人,毀滅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來責罰眾人,李斯不是實行他的學說啊,不過時趨奉現實的主子罷了。http://wyw.5156edu.com/html/z9474m1481j1545.html

【用戶】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 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姚鼐<李斯論>)商鞅教秦孝公焚燒《詩》《書》,明確法家治國理念,設置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且禁止他國來遊以求仕進的人。憑藉著秦國便利地形,採用他的治國方法,...

【用戶】ckvhome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1.燔:音同凡,焚燒。2.使:假使。3.固:本來。4.不厭:不滿足。5.習以為善:習以為常。6.逆探:猜測。7.中:迎合。8.侈君:殘暴的君王。9.三代:夏商周。10.恣肆:恣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