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 某學童經常出現推同學的行為,班級老師先觀察記錄該行為發生的前因,並訪談相關的重要他人,以瞭解推擠他們的目的,然後採用正向行為支持策略介入,並記錄實施成效。請問該教師係運用何種處遇策略?
(A)發展性評量
(B)制約反應評量
(C)功能性評量
(D)生態性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92105
統計:A(8),B(11),C(45),D(12),E(0)

用户評論

【用戶】努力再努力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用戶】努力再努力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行為功能介入方案

【用戶】L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功能性評量(資料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A%9F%E8%83%BD%E6%80%A7%E8%A9%95%E9%87%8F)一、定義功能性評量乃是一種蒐集行為資料並分析其行為過程的評量方式,目的是經由有效地蒐集資料與分析,增進行為支持或介入的效果和效率。功能性評量乃在確定問題行為對行為者所產生的影響,藉由運用各種方式找出行為的前因與後果;其主要運用的方式之一便是利用功能性分析對個案進行評量,系統地操弄環境事件,以實驗證實這些事件是控制特定行為的前因,或維持特定行為的後果。主要的分析變相包括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後果(consequences)。二、特徵1.找出行為的功能性目的,然後教導等值功能的適當行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