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節錄自〈心中「君子」「小人」的衝突與和解〉 王溢嘉         西方學者(特別是近代)在探討人性或人格時,多半認為人的心靈(人格)相當複雜,而且經常處於矛盾、衝突的狀態。譬如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三個我:「原我」(id)是人格中較低下的成分,依快樂原則來行事,彷彿我們心中的魔鬼(形同孔子所說的小人);「超我」(super-ego)是人格中較高尚的成分,依道德原則來行事,彷如我們心中的天使(形同孔子所說的君子),而「自我」(ego)則是日常生活的應對者,依現實原則來行事,是我們心中的凡人。這三個「我」的矛盾、衝突,讓人產生各種人生煩惱與心理困擾。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佛洛伊德的這種觀點時,我就覺得這是「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君子」,但也有一個「小人」,它們經常處於矛盾、衝突狀態;人生原本就是非常複雜而矛盾,我們經常要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或此或彼的選擇,自我在審時度勢後,有時候讓心中的「君子」壓過「小人」,以義為重、泰而不驕;有時候則是「小人」勝過「君子」,變得以利為重、驕而不泰。每個人心中的「君子」與「小人」,都是一種起起伏伏的動態關係。
         佛洛伊德認為,一個健全而理想的人格是要強化「自我」,藉以約束「原我」的盲目衝動,同時擺脫「超我」的僵硬束縛,他認為這樣才能過合理、讓自己滿意的人生。而孔子則主張我們最好將「小人」趕出自己的心中,成為完美的「君子」。
         孔子的理想當然較高,但「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述而〉),連孔子自己都承認,他無法在各方面都是身體力行的君子,我當然就更加沒有辦法。還好,我從未認為或期待自己是一個「君子」,我只希望和要求自己,在面對人生的各種情況,當我心中的「君子」和「小人」發生衝突時,「君子」戰勝的機會能多一些,而且是朝這個方向在發展。
【題組】29、依據前後文意推論,第二段中的「 」內填入哪個句子最為合理?
(A)似是而非且缺乏實證的個人論點
(B)對「君子與小人」觀點的反動
(C)呼應孔子人格說法的同路人
(D)較接近人類心靈真貌的描述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