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3 個體遭受挫折後,不表露自我的情感,將之壓抑在心裡,久而久之形成情緒上的冷漠,學理稱之為何?
(A)折衷反應
(B)情緒挫折
(C)情緒孤立
(D)隱性攻擊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77645
統計:A(27),B(85),C(954),D(21),E(0)

用户評論

【用戶】許巧欣(107年原特四等一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逐項解釋版〉(A)折衷反應:又分為兩種類型,一、文飾作用:俗稱「酸葡萄心理」,遇挫折後為自己的行為自圓其說或自我解嘲。二、補償:遇挫折後個體會去尋找其他方式替代(即目標轉移)。 (B)情緒挫折 為個體遭遇挫折時出現知各種反應的總稱。包括:攻擊反應、退讓反應、固著反應、折衷反應。(C)情緒孤立為退讓反應的一種行為表現。遇挫折後個體將情感壓抑於心裏,久而久之造就出冷漠的性格。(白話來說,就是抱持著努力付出這麼多卻得不到相對應的回饋,那幹嘛每天都要過得那麼認真、努力的偏激心態。) (D)隱性攻擊個人僅知道挫折反應有四種【參見(B)選項的解釋一文】,因此,以下純為個人臆測。若有錯誤之處,還望諸君不吝指正,在此先行敬謝!個人解釋:隱性攻擊推定為攻擊反應之一。攻擊反應,原意係指個體遭遇挫折時即刻採取明顯的反擊動作。不過在攻擊一詞前慣有"隱性"二字,或許是指涉個體遭遇挫折後,當下雖無法做出反擊動作,但會轉為私下伺機尋找機會,待日後時機成熟再行報復、雪恥之行為表現。

【用戶】香牛牛

【年級】

【評論內容】一、攻擊反應:即對於人或物採取反擊行動。二、退讓反應:(一)退化:即回復原始的反應傾向,而常表現一種欠成熟的幼稚行動。  (二)情緒孤立:即受挫折後,不表露自我情感,而將之壓抑在心裡,久之則造成情緒上的冷漠。三、固著反應:即不自覺地出現一些以前所習得的刻板性反應。四、折衷反應:即個人遭遇挫折後,如既不能採取攻擊行為,又無法退讓,就產生了折衷反應的兩種方式:n (一)文飾作用:即對自己的行為自圓其說或自我解嘲地然臺階下,故又稱合理化作用。  (二)補償作用:即個人目標未能達成時,設法尋找以其他方式彌補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