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七)颱風究竟是什麼呢?在氣象學上說,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也就是在熱帶海洋上所發生的低氣壓。至於颱風這個名詞的來源,一般都說是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但據考證,可能是從台語「風篩」演變而來,因「台語『篩』同台加風作『颱』」,至今台語稱颱風為「風颱」,所以此一說法頗為可信。但無論「大風」也好,「風篩」也好,總之颱風就是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一種非常猛烈的風暴。台灣所遇到的颱風大都是從北太平洋西部來的,發生的地點以加羅林群島附近至菲律賓之間的熱帶海洋上為最多,另外南中國海也有颱風發生,但次數不多,威力亦較小。而美國、印度,甚至南半球澳洲一帶,亦都有熱帶氣旋的侵襲,不過各地對此類風暴之稱謂有所不同罷了。在大西洋發生的稱為颶風,此字起源於印第安語,意思是惡劣天氣之神。在印度洋上發生的稱之為旋風,因颱風本是一種旋轉之風。颱風由來已久,惟早期國際間並無統一加以命名。因此當同時有兩個以上颱風出現時,在國際間氣象資訊的交換上發生指稱混淆情事。為改善此種混淆情形,1947年起颱風生成後都會予以命名,過去數十年來,颱風命名原則歷經數次更改。1998年12月,世界氣象組織在菲律賓 馬尼拉召開第31屆颱風委員會,會中決議,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的颱風,自2000年1月1日起,除編號方式維持原狀外(例如2004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401),原使用之名稱全部更換,重新編列140個颱風名稱,分為5組,每組28個。名字來源是由位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國(或地區),各提供10個名稱,組合而成。每當有颱風生成,則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於日本 東京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字,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140個颱風名字源自不同國家及地區,不僅包括過去慣用的人名,而且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名詞,且非按英文A至Z的排序,較以往複雜而不規律。中央氣象局為了慎重起見,做了民意調查,超過74%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 ──改寫自中央氣象局網站之相關文章
【題組】14.根據本文,下列何者與台灣所稱之「颱風」一名有關?
(A)一般都說是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經考證後的確如此
(B)可能從台語「風篩」演變而來,因為台語「篩」與「台」同音
(C)此字起源於印地安語,意思是惡劣天氣之神,指非常猛烈的風暴
(D)我們也叫它「旋風」,因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本是一種旋轉之風。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1),B(6),C(1),D(4),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