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子曰:「志於□,據於□,依於□,游於□。」《論語‧述而》四空格依次為:
(A)仁、德、道、藝 
(B)道、德、仁、藝
(C)德、道、仁、藝 
(D)德、仁、藝、道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15217
統計:A(1753),B(5369),C(1430),D(174),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孟子.滕文公下、論語·憲問第十四、成語故事:沐猴而冠

用户評論

【用戶】Doris Kung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子 曰 : 「 志 於 道 , 據 於 德 , 依 於 仁 , 游 於 藝 。 」 先生說:「立志在道上,據守在德上,依倚在仁上,游泳在藝上。」 志於道:志,心所存向。據於德:據,固執堅守義。道行在外,德修在己。求行道於天下,先自據守己德,如行軍作戰,必先有根據地。依於仁:依,不違義。仁者,乃人與人相處之道,當依此道不違離。游於藝:游,游泳。藝,人生所需。孔子時,禮、樂、射、御、書、數謂之六藝。人之習於藝,如魚在水,忘其為水,斯有游泳自如之樂。故游於藝,不僅可以成才,亦所以進德。

【用戶】記憶吐司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孔子說:「心心念念都往道上走,守著道不離開。心念一有偏差,就杖持明德來反省修正。與人相處時,對人親切厚道。學習各種技藝、專業,要沉潛深入。」  「志於道」,「志」,心之所之,心所趨向的目標。「道」,《禮記.中庸篇》說:「率性之謂道」,順著人人本有的天性,安定而不改變,這就是道。孔子自述一生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老者能夠得到身安、心安;朋友之間做到互相信賴;年幼的受到好的教養,內心都能存著感念的心,這就是孔子一生念念不忘的大道。  「據於德」,「據」,杖持。老人走路時,身體有了傾斜,就用拐杖保持正直。「德」,古字「直心」,直心便是「德」。道的本身是寂靜的,心念一動隨時覺察...

【用戶】大蔥鴨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讓我想到"明朝那些事兒"的情節,古人在科舉作答必提朱熹,能想出來自然是好,但不可能記住朱熹說過的每句話~"~,想不出來肯定是要問候朱熹的父母了,肯定有很多古人問候的....現在我能了解古人的痛....我也很想問候孔子的....恩,你了解我的明白

【用戶】真承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伊人 遊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