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蘇洵〈辨姦論〉)「好惡亂其中」句中「中」字的意思,下列何者正確?
(A)天下
(B)人事
(C)內心
(D)賢者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32478
統計:A(97),B(53),C(742),D(33),E(0)

用户評論

【用戶】Apple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事情會有必然的結果,道理也有不變的原則。只有天下冷靜的人,才能看到細微的跡象就能預知他的發展或結果。月亮四周圍繞著光氣就要刮風,柱下石墩潮濕就要下雨,這是人人知道的事。可是人事的變化,情勢的因循,在疏遠迂闊而難以了解,變化多端而不可測度兩方面,哪裡比得上天地陰陽的事,但是賢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好惡擾亂了他們的思想,利害動搖了他們的行為啊。----------------------------------------------此文為王安石而作,文中雖未指名王安石,但從行文上已可呼之欲出。當時王安石聲名顯赫,朋黨眾多,甚被稱為聖人。歐陽修也喜歡他,曾勸蘇洵與王安石交往,而王安石也願納交蘇洵,唯蘇洵以為王安石凡事不近人情,由見微而知著,認為他將來必貽禍百姓。適逢王安石母死,士大夫多往弔唁,獨蘇洵不往,因作此文以辨其奸。後神宗立,王安石當國,創新法,由於用人不當,致人民受害。世人始服蘇洵有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