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9 題為題組 閱讀以下有關輔導工作的真實案例,回答 6~9 題。
        15 歲的國三(九年級)少女小芳自國一開始就經常悶悶不樂,在教室中無法專注、無故緊張, 坐立不安,甚至有突恐慌發作的狀況,常到保健室休息,接受輔導老師輔導。升上國三面臨升 學、同交往不順等壓力,小芳開始出現不想上課、功課愈來愈無法負荷、成績也退步的狀況。 小芳的家長管教較嚴,對她期待甚高,不能理解小芳的憂鬱情緒,因此對其退縮狀態常加以指 責,直到有一天割腕,才驚覺問題的嚴重性。學校輔導老師開始有了列作為: 輔導老師:有鑑於類似像小芳割腕一樣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頻傳,學校的輔導教師針對小 芳進行晤談,以及家庭訪談。並為一些與小芳相同具有生活困擾的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團體輔導活動。 王老師:身為導師的王老師認為,每一個老師都是學生的輔導老師。因此,王老師配合學校將 心理衛生宣導融入到班上的活動。 輔導室:進行小芳自傷行為之輔導、轉介、矯治與追蹤。請求校外團體支援,並於意外事件發 生後進行班上同學的心理復健及團體輔導。
【題組】8. 針對小芳的自傷風暴,米德(M. Mead)在其經典研究《薩摩亞的歲月》(Coming of Age in Samoa)一書中,指出青少年風暴與壓力是下列哪一種現象?(2 分)
(A)古典制約
(B)文化制約
(C)操作制約
(D)自我決定。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64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關鍵字:青少年風暴與壓力→(B)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