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1.王維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其中所呈現的人生境界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B)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C)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D)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也7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19666
統計:A(179),B(18),C(8),D(334),E(0)

用户評論

【用戶】艾芙琳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翻譯深山中有一株木芙蓉,枝頭上綻放著美麗的紅色花朵。儘管澗水邊靜寂無人,它依然不斷地盛開,也不斷地凋落。解析即使沒有人看見,也要堅持做自己。懂得自我期許並努力的人,自然會有一身美麗的光華,讓偶然經過的人驚豔不已,讓真正了解的人傾心相隨。

【用戶】李依儒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白話翻譯:

【用戶】想吃營養午餐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 人,紛紛開且落。」白話翻譯:深山裡有一株木芙蓉,長滿了美麗的紅色花朵,在那靜寂無人的山澗旁邊,不斷地盛開也不斷地凋落。「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忧虑,担心。人:指别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之:助词,无意。不能:没有能力(才能)也:一样,相等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值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綠的竹色,都是佛陀清淨法身的顯化;鬱鬱繁茂的黃花,也莫不是佛陀般若智慧的流佈。「翠竹」、「黃花」等外物,是開悟的契機,本身並不是道,只是般若法身的應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