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題組】(四)茂金屬(metallocene)觸媒

【評論內容】題目應該是:下列哪一個縣市並非直轄市。

【評論主題】概念構圖是圖形評量的一種策略,學生能突破同一集群內關係進行思考的原因為何?(A) 舉例 (B) 選擇 (C) 交叉連結 (D) 歸類排序

【評論內容】選擇、歸類、排序>>>聯結關係及聯結語>>>交叉聯結>>>舉例。

【評論主題】小安把「麵包」說成「練包」,「棉被」說成「連被」,試問此為何種構音異常現象(A)省略 (B)替代 (C)添加 (D)歪曲。

【評論內容】「小姐」說成「ㄙㄧㄠˇ ㄗㄟˇ」大笑!!!!!

【評論主題】在教育學研究上''質性研究''典範來自於哪個理論?(A)現象學(B)詮釋學(C)俗民方法論(D)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不是應該說現象學、詮釋學、俗民方法論屬於質性研究嗎?怎會顛倒這樣問?

【評論主題】小安把「麵包」說成「練包」,「棉被」說成「連被」,試問此為何種構音異常現象(A)省略 (B)替代 (C)添加 (D)歪曲。

【評論內容】「小姐」說成「ㄙㄧㄠˇ ㄗㄟˇ」大笑!!!!!

【評論主題】有關「教導型組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由彼得.聖吉所倡導 ‚(B)是科層組織的一種彈性運用 (C)ƒ領導者即是教導者 „(D)由團隊共同承擔績效責任。

【評論內容】各位同學,教導型組織是由提奇與柯漢所提出,主張組織領導者應該扮演一個有效的指導者,更應該作為一個有效的老師,認為應該將個人學習與經驗心得教導給組織成員,從而培養各層級的人員,讓組織更加強大,更加緊密。在此組織當中,領導者發揮引導動力或是引擎的作用,位組織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亦或是培養出自我的領導接班人。 也就是說,能扮演”亦主亦師”角色的領導者就是一個教導型組織。

【評論主題】教育在變化氣質(A)張小燕 (B)揚帆 (C)張載 (D)王陽明

【評論內容】看小燕之夜無法變化氣質,畢竟是旺旺中天。

【評論主題】有關「教導型組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由彼得.聖吉所倡導 ‚(B)是科層組織的一種彈性運用 (C)ƒ領導者即是教導者 „(D)由團隊共同承擔績效責任。

【評論內容】各位同學,教導型組織是由提奇與柯漢所提出,主張組織領導者應該扮演一個有效的指導者,更應該作為一個有效的老師,認為應該將個人學習與經驗心得教導給組織成員,從而培養各層級的人員,讓組織更加強大,更加緊密。在此組織當中,領導者發揮引導動力或是引擎的作用,位組織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亦或是培養出自我的領導接班人。 也就是說,能扮演”亦主亦師”角色的領導者就是一個教導型組織。

【評論主題】教育在變化氣質(A)張小燕 (B)揚帆 (C)張載 (D)王陽明

【評論內容】看小燕之夜無法變化氣質,畢竟是旺旺中天。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誰會算?!

【評論主題】27.要能聽得懂學者演講,其認知發展至少必須達到哪一期?(A)感覺動作期 (B)前運思期 (C)具體運思期(D)形式運思期。

【評論內容】布魯納說:任何知識的傳授只要教材組織結構與學習者心理適當的配合,即使六歲小孩也能學習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題目有瑕疵!

【評論主題】37.小明於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正常情況下,他應該是哪一學年度的新生?(A)九十七學年度 (B)九十八學年度 (C)九十九學年度 (D)一百學年度

【評論內容】依據教育部93年7月26日台參字第0930097531A號令修正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8條規定辦理。國民小學學齡兒童入學年齡之計算,以入學當年度九月一日滿六歲者。

【評論主題】39.下列哪一個國家偏向菁英教育,所以自小學開始留級率較高?(A)法國 (B)德國 (C)日本 (D)英國

【評論內容】法國初等教育:學齡:6-11歲。法國對於義務教育執行嚴格,平均每年級約有一成的學生被留級,經過一連串的教育改革之後,為降低學生的挫折感,目前在二年級和五年級學期末,由該學年教師召開會議,決定學童留級與否。在課程實施方面,法國發展出獨特的「學習節奏」模式。法國9月開學,在行事曆上被四個約十至十五天的假期隔成五個學習期間,形成「7-2節奏」周期,即上課七周後,休息兩周,已調整師生雙方的心靈與身體達到最佳的教學或學習狀態。

【評論主題】35.2007 年英國中央政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改組為兩個部會,其中之ㄧ的部會名稱為何?(A)教育與科學部(DES) (B)教育與就業部(DfEE)(C)教育與技能部(DfES) (D)兒童、

【評論內容】英國「教育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於 2007 年分為「兒童、學校

【評論主題】22.下列何種主義主張教育即是將「主觀個性客觀化」的歷程?(A)自然主義 (B)實用主義 (C)文化主義 (D)存在主義

【評論內容】斯普朗格(E. Spranger,1882-1963)是文化主義的代表人物,同時也主張透過教育愛的師生互動,以承傳並創新文化。將針對斯普朗格所提出的文化主義教育思想和教育愛觀點加以分述如下:(一)教育目的:1.文化傳承:(1)把人類既有的「客觀精神」教授給下一代。(2)把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傳授給下一代,以便能夠涵養人格、傳承文化精神。2.文化創新:(1)透過教育引導學生發展「主觀精神」,形成個別化潛能的自我實現,加以具體的創作。(2)教育的過程不能只是傳遞社會文化,更需要超越現實,創造更豐富的人生價值與意義。(3)因此,透過個體「主觀精神」不斷詮釋「客觀精神」,而產生各種適合時代變遷的創作,文化的創新因而產生。

【評論主題】20.李老師剛接一個新班級,她運用社會測量法(sociometric method)來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下列何者為社會測量法的正確描述?(A)可了解班級學生之學業表現(B)調查後經整理可以得

【評論內容】社會測量法是心理學家莫里諾(J.L. Moreno)於1934年提出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主要用於研究團體內(特別是小團體)成員之間人際關係和人際相互作用的模式。

【評論主題】27.《新工具》(Novum Organum)解開自然科學的奧秘,其所指的是哪種方法?(A)歸納法 (B)演繹法 (C)綜合法 (D)分析法

【評論內容】亞理斯多德:工具 演繹法培根:新工具 歸納法

【評論主題】3.下列何者不屬凱勒(J. Keller)ARCS動機模式中影響學習動機的要素?(A)關聯(relevance) (B)滿足(satisfaction)(C)創造(creativity) (

【評論內容】引起注意(Attention)─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教學策略─提供變化性激發求知需求擅用詢問技巧切身相關(Relevance)─滿足學生個人的需求和目標,使他產生積極學習態度。教學策略─聯結熟悉事物學習目標為主配合學生特性建立信心(Confidence)─幫助學生建立起能成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掌握是否能完成他的能力。教學策略─明定成功的標準及期待提供自我掌控的機會提供成功的機會感到滿足(Satisfaction)─學生能因著成就而得到內在和外在的鼓勵和報償。教學策略─提供一顯身手的機會提供回饋與報償維持公平性與對等轉移

【評論主題】6. 閱讀教學方法中的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包含四項策略,下列何者不包含在內?(A)摘要 (B)瀏覽 (C)澄清 (D)預測

【評論內容】交互教學法四項策略(一)摘要: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所理解的內容的要點,從中反思能否理解文章的要點。(二)提問:要求學生就文章中重要的概念提出問題,自我檢視能否掌握文章的內容重點。(三)澄清:要求學生解決閱讀時所遇到的困難,使他們能了解文章的意思。(四) 預測:要求學生就已有知識及所知道的部份內容,確認「線索」,推測下文的內容,訂出閱讀的方向。

【評論主題】15.下列何者是皮德思(R. Peters)所提的教育規準?(A)合自願性(B)合知識性(C)合價值性(D)合理性

【評論內容】合認知性(真)、合價值性(善)、合自願性(美)

【評論主題】88.「歷程模式」的課程設計所強調的原則是什麼?(A)預先確定具體的教育目標(B)規定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C)兼重預定教育目標與學習效果(D)鼓勵學生探索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評論內容】

課程設計模式(目標模式、歷程模式、情境模式)(Curriculum Design Model (Objective Model, Process Model, Situation Model)

課程設計模式是課程設計實際運作狀況的縮影,或是理想運作狀況的呈現,希望藉此設計藍圖作為未來課程行動的指引。

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由課程目標的建立開始去設計課程,目標指引著整個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與評鑑。課程目標是以學生受教後顯示的終點行為來陳述,強調目標的訂定與達成,是一種「產出」的課程設計模式。代表為「泰勒模式」。

歷程模式的課程設計從個人經驗的發展出發,由程序原則來引領課程設計,支持師生經驗的持續發展與主動學習。課程設計是由內容和活動的設計開始,著重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因重認知...

【評論主題】62. 吳老師今天上完國文第十一課「兒時記趣」後,預告明天的國文課要考十個語詞的解釋,此為下列何種評量方式?(A)安置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 (C)診斷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評論內容】只考「十個詞語」像是這一課的一小部分,因此算是形成性評量。若說考整課大張黃卷,就可以算是總結性評量吧!

【評論主題】19.下列關於教育史研究中「輝格史觀」的敘述,何者正確?(A)主張歷史的過程是進步的 (B)重視從歷史所在脈絡進行詮釋(C)主張從社會批判的角度進行歷史詮釋 (D)重視不同主體的歷史詮釋

【評論內容】

所謂「輝格的歷史解釋」,一是指「以現在的觀點研究過去」,二是指「歷史過程是進步的」。

【評論主題】15.關於赫爾巴特所提出之四個系統化教學的步驟,以下何者為非?(A)明晰 (B)聯合 (C)系統 (D)歸納

【評論內容】明瞭、聯合、系統、方法,明聯戲法。

【評論主題】14.關於人性論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董仲舒同時主張性善和性惡 (B)韓愈提出性三品說(C)朱熹提出性即理 (D)荀子主張性惡

【評論內容】董仲舒:性三品說上品之性:聖人之性,至善,不教而成。中品之性:中民之性,有善有惡,教而善,不教而惡。下品之性:斗筲之性,至惡,教而難善。斗筲ㄕㄠ(也是要關注一下字音的部分)

【評論主題】8.中國新教育行政機構「京師大學堂」是從何時開始?(A)清光緒二十四年 (B)清光緒三十一年 (C)宣統二年 (D)民國元年

【評論內容】

光緒24年,西元1898年戊戌變法,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辛亥革命後更名為北京大學。光緒31年,廢科舉,設立學部。

【評論主題】6.如果班上某位學生患了糖尿病兒童低血糖症狀,在症狀出現之前,老師有必要注意其可能發生的一些前兆,下列何者不是前兆之一?(A)極度口渴 (B)冒冷汗 (C)臉色蒼白 (D)頭暈

【評論內容】

自主神經興奮釋放腎上腺素過多引起的症状:在低血糖發生早期或血糖下降速度較快時,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出大量腎上腺素,病人常有飢餓感、噁心、嘔吐、軟弱無力、疲乏、緊張、焦慮、心悸、心率加快、出冷汗、發抖、面色蒼白、唇、手指及舌頭麻木、血壓偏高、手足震顫等表現。通常BCD三者好像都約好會一起出現的症狀。而且臉色蒼白冒冷汗感覺就會想吐,想吐的時候是不會想喝水der!

【評論主題】5.王老師發現班上有位學生在上國語課時,經常將「謝謝」說成「葉葉」,請問該位同學是出現哪一種型式的構音異常?(A)添加音 (B)省略音 (C)替代音 (D)歪曲音

【評論內容】ㄒㄧㄝˋㄒㄧㄝˋ ㄧㄝˋㄧㄝˋ  (省略ㄒ)

構音異常的類型:

◎替代音:以另一語音代替標準語音,通常以比較容易發出的語音代替較難的音,例如:〝公公〞說成〝東東〞,以〝ㄉ〞代替〝ㄍ〞。

◎歪曲音:語音歪曲變化,不同於標準音,是語音系統中不存在的音。

◎省略音:聲符或韻符被省略,例如:〝漢堡〞說成〝ㄢˋ ㄅㄚˇ〞為聲符〝ㄏ〞及韻符〝ㄠ〞省略的不正確音,。

◎添加音:正確語音內加入不該加的音,例如:〝ㄔ〞飯說成〝ㄔㄨ〞飯。

【評論主題】4.關於美國八年研究中所形成的評鑑概念,以下何者的敘述有誤?(A)探討整體學校設置和課程方案的成果 (B)重視自然探究和教育批評的評鑑(C)主張評鑑要加入價值判斷 (D)擴大發展各種評量工具

【評論內容】

Tyler的八年研究評鑑模式:『目標導向模式』

1933年至1941年泰勒參與「進步主義教育學會」(PEA)的「八年研究」,泰勒正式提出「評鑑」的概念。泰勒不僅從這次的課程發展經驗中獲得「教師研習」與「學校本位課程」的概念,並且也獲得教育界的肯定與推崇。選項B『自然探究』、『教育批判』較重視質性分析,與泰勒的量化導向差異較大。

【評論主題】3.在 Hirst 對知識形式的劃分表中,下列何者不在其所提出的範疇?(A)宗教 (B)道德 (C)數學 (D)健康

【評論內容】

Hirst 『教學三規準』

(1)目的性:教學要達到教育目的

(2)釋明性 老師要把教材講解得很清楚 易懂

(3)覺知性 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意願

『七大知識形式』(作為對課程進行理性規劃的依據)

自然科學、數學、有關人的科學、歷史、宗教、文學及藝術、哲學。

人的科學(柯)

文學及藝術(文)

哲學(哲)

宗教(中)

歷史(立)

自然科學(自)

數學(述)

口訣:柯文哲中立自述。(請投柯文哲一票!敗搓!)

【評論主題】40.下列書信用語,敘述正確的是哪一個選項?(A)「世兄」可以用來稱呼晚輩(B)給師長寫信,信首提稱語要用「硯右」(C)書信結尾的問候語,「敬請 金安」多用於政界(D)給師長寫信,為了表示敬意,封文要

【評論內容】

(A)「世兄」可以用來稱呼晚輩 

(B)給『同學』寫信,信首提稱語要用「硯右」 

(C)書信結尾的問候語,「敬請 金安」多用於『父母』 

(D)給師長寫信,為了表示敬意,封文『不可以!』寫「敬啟」。

【評論主題】42.《幽夢影》:「少年讀書,如隙中□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月;老年讀書,如臺上□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中間缺空之字,依序為何?(A)望、看、玩 (B)窺、玩、望 (C)看、望、窺

【評論內容】

啟」《幽夢影》:「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 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評論主題】34.中國文字以形聲字為數最多,故以偏旁作為聲符,其讀音多半相同或是接近。下列各組「 」內的讀音何者完全相同?(A)鞠躬盡「瘁」/人文薈「萃」/模樣憔「悴」(B)門衰「祚」薄/雙溪「舴」艋舟/令人「咋

【評論內容】

(A)鞠躬盡「瘁」ㄘㄨㄟˋ/人文薈「萃」ㄘㄨㄟˋ/模樣憔「悴」 ㄘㄨㄟˋ

(B)門衰「祚」ㄗㄨㄛˋ薄:門庭衰微、福祚淺薄。雙溪「舴」ㄗㄜˊ艋舟/令人「咋」ㄗㄜˊ舌 

(C)「裨」ㄅ|ˋ補缺漏/縱橫「捭」ㄅㄞˇ闔:政治或外交上慣用的拉攏、分化等靈活高明的手段。/「稗」官野史 ㄅㄞˋ

(D) 如喪ㄙㄤˋ考「妣」ㄅ|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比喻悲痛至極。/頻出「紕」ㄆ|漏/大樓「毗」ㄆㄧˊ連

【評論主題】30.下列各語詞中,字形完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妄自斐薄 (B)韜光養誨 (C)怵目驚心 (D)好高鶩遠

【評論內容】

(A)妄自「菲」ㄈㄟˇ薄 

(B)韜ㄊㄠ光養「晦」 ㄏㄨㄟˋ: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C)怵目驚心 

(D)好高「騖」遠(好高「馬」遠)

【評論主題】13.甫獲首屆「唐獎」「漢學獎」肯定的學者是哪一位?(A)余光中 (B)史景遷 (C)黃仁宇 (D)余英時

【評論內容】余英時是誰?我只知道郭冠英退休月領八萬,世代正義?

【評論主題】68.下列哪一項是不利於創造思考的激發性文化環境?(A)利用早自修時間實施學藝活動,根據學生專長與興趣,由專長教師指導(B)朝會時教師準備啟發性題目,請學生進行有獎徵答活動(C)教師在教室內外佈置展示

【評論內容】就像選舉造勢一樣,候選人總是愛在一段話後頭加上「對不對」、「後不後」,台下的支持者也只是順應著說「對~~~~~」、「後~~~~~~」,限制思考!!!

【評論主題】49.「古木參天的崇山峻嶺,睥睨一切。但,也禁不起溪流的長期糾纏滲透,當雷雨、地震來時,畢竟是崩塌了。」這段文字隱含的道理是什麼?(A)有志者,事竟成(B)天外有天,人外有人(C)世事無常,人生苦短(

【評論內容】不要議論別人的短處,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施恩惠給別人,千萬不要記在心裡,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可忘記。世俗的虛名,不值得羨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則。做任何事情前,心裡覺得安適不慚愧,然後才去做,別人的毀謗中傷那有什麼妨害呢?不要讓虛名超過實質,不炫燿才華,不賣弄聰明,這才是聖人所稱道的。處在淤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其所染。有才德的人,光芒內斂,只求充實內在,不求表面的虛榮。柔弱者因具韌性,不易被摧折,所以是適合生存的一類。老子以為剛強容易被折毀,不如柔弱容易生存,所以他以剛強為誡。見識淺薄者,老想表現出剛強的樣子。處世待人,唯有閒靜不與他人爭,他的成功才會不可限量。說話要謹慎,飲食要節制。一個人知道滿足而不貪求,就可以制止或避免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如果照著這個座右銘,持之以恆的去做,日子久了後,才德自然會散發出光輝來,有如花香的四播。

【評論主題】48.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缺空的一句應是:(A)洛陽遊子傷離情(B)空惹離緒滿別情(C)何人不起故園情(D)故園不見黯傷情

【評論內容】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評論主題】4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上述文意所展現的境界是:(A)春光明媚,及時行樂(B)天人合一,樂道逍遙(C)清心寡欲,歌詠自然(D)嚮慕林泉,潔身自

【評論內容】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夫子感嘆說:「我欣賞曾點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後,曾皙問:「他們三人的話怎樣?」孔子說:「衹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您為何笑仲由呢?「治國要講禮讓,他的話一點也不謙虛,所以笑他。

【評論主題】47.「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接素秋。花萼夾城通御氣,□□小苑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杜甫〈秋興〉八首之六)上引律詩空格內應填入的字詞,最恰當的選

【評論內容】「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 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評論主題】30.關於《三國演義》與《儒林外史》的敘述,何者正確?(A)都是諷刺性的小說(B)前者完全根據正史,實事實寫;後者乃虛構故事,藉事諷諭(C)前者旨在表彰忠義,後者旨在揭露科舉制度的黑暗面(D)二者皆成

【評論內容】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1],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

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該書敘事「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2]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儒林外史》,中國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稱章回小說),全書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所作),約40萬字,描寫了近二百個人物,花了他十幾年的時間完成。小說假託明朝,實際描寫了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評論主題】41.王維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其中所呈現的人生境界與下列何者最接近?(A)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B)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C)樂以天下,憂以天下(D)君子不患人之不

【評論內容】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 人,紛紛開且落。」

白話翻譯:

深山裡有一株木芙蓉,長滿了美麗的紅色花朵,在那靜寂無人的山澗旁邊,不斷地盛開也不斷地凋落。

「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也」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能:没有能力(才能)

也:一样,相等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值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綠的竹色,都是佛陀清淨法身的顯化;鬱鬱繁茂的黃花,也莫不是佛陀般若智慧的流佈。「翠竹」、「黃花」等外物,是開悟的契機,本身並不是道,只是般若法身的應身而已。

【評論主題】32.宋代許多散文作品,其作法乃冶敘事、描寫和議論、抒情於一爐,下列文章何者不屬此類?(A)歐陽脩〈醉翁亭記〉(B)王安石〈遊褒禪山記〉(C)蘇轍〈黃州快哉亭記〉(D)錢公輔〈義田記〉

【評論內容】〈醉翁亭記〉本文作者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現在屬江西省)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稈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後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做到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本文是慶曆六年(1046)作者因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爲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的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全篇將寫景、敍事、抒情熔於一爐。前人說它“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這是很中肯的。〈遊褒禪山記〉 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

【評論主題】29.韓愈在〈進學解〉中認為「佶屈聱牙」的是:(A)尚書(B)詩經(C)易經(D)禮記

【評論內容】

佶ㄐㄧˊ屈ㄑㄩ聱ㄠˊ牙ㄧㄚˊ:佶屈,曲折不順。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艱澀,讀起來不順口。唐·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周誥ㄍㄠˋ:書經周書中,大誥、召誥、康誥、酒誥、洛誥等篇的合稱。

殷盤:商書中有盤庚上、中、下三篇,稱為「殷盤」。由於尚書是紀錄帝王言論或史實,因此是非常雅正的官方語言,所以我們可以說「雅」。「質」指「質樸」。沒有華麗的文辭藻飾。書質而雅,即《尚書》的文字非常質樸 但卻具有雅正之風~

【評論主題】26.下列題辭,何者不適合題於畢業紀念冊?(A)碩德堪親(B)盈科而進(C)滄海程寬(D)任重道遠

【評論內容】

(A)碩德堪親 :用於哀輓男性喪者通用的輓辭。

(B)盈科而進:比與做事依序而進,腳踏實地。 

(C)滄海程寬:(1)形容未來的人生之途寬廣。(2)用於畢業或臨別時的贈言題辭 

(D)任重道遠:負擔繁重,路途遙遠。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

【評論主題】15.下列成語,何者最適合用來形容家境貧困?(A)積毀銷骨(B)簞食壺漿(C)戶限為穿(D)納屨踵決

【評論內容】

(A)積毀銷骨 :累積過多毀謗,而使人難以生存自立。形容流言可畏。(史記)

(B)簞ㄉㄢ食ㄙˋ壺ㄏㄨˊ漿 ㄐㄧㄤ: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紛紛慰勞犒賞。(孟子、三國演義)

(C)戶限為穿 :踏穿門檻。形容來訪人數眾多。(語本唐·李綽·尚書故實)

(D)納ㄋㄚˋ屨ㄐㄩˋ踵ㄓㄨㄥˇ決ㄐㄩㄝˊ:鞋子破舊不堪,鞋縫綻裂,腳後跟露在外面。形容非常窮困。(莊子)

【評論主題】2.下列各選項「 」內的字音,何者前後相同?(A)顛「倒」是非/「倒」屣相迎(B)「傀」儡政權/「傀」然獨立(C)尋幽訪「勝」/不「勝」枚舉(D)敷衍搪「塞」/交通壅「塞」

【評論內容】(A)顛「倒」ㄉㄠˇ是非/「倒」ㄉㄠˋ屣相迎 (B)「傀」ㄎㄨㄟˇ儡政權/「傀」ㄍㄨㄟ然獨立 (C)尋幽訪「勝」ㄕㄥˋ/不「勝」ㄕㄥ枚舉 (D)敷衍搪「塞」ㄙㄜˋ/交通壅「塞」ㄙㄜˋ

【評論主題】38.「時間」是文學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課題,下列詩句何者呈現了作者鮮明的時間意識?(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B)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C)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D)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

【評論內容】

他 一 下 筆 就 高 視 闊 步 , 氣 勢 沈 雄 : “ 大 江 東 去 , 浪 淘 盡 、 千 古 風 流 人 物 ” ─ ─細 想 萬 千 年 來 , 曆 史 上 出 現 過 多 少 英 雄 人 物 , 他 們 何 嘗 不 煌 赫 一 時 , 儼 然 是 時 代 的 驕 子 。 誰 不 贊 歎 他 們 的 豪 傑 風 流 , 誰 不 仰 望 他 們 的 姿 容 風 采 ! 然 而 , “ 長 江 後 浪 推 前 浪 ” , 隨 著 時 光 的 不 斷 流 逝 , 隨 著 新 陳 代 謝 的 客 觀 規 律 , 如 今 回 頭 一 看 , 那 些 “ 風 流 人 物 ”當 年 的 業 績 , 好 象 給 長 江 浪 花 不 斷 淘 洗 , 逐 步 淡 漠 , 逐 步 褪 色 , 終 於 , 變 成 曆 史 的 陳 跡 了 。

“ 浪 淘 盡 ” ─ ─ 真 是 既 有...

【評論主題】35.宋代詞人中,以擅用「影」字馳名,嘗自謂:「『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嬾起,簾壓捲花影』、『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因此而有「張三影」之稱的是何者?(A)張先(B)張元幹(C)

【評論內容】(A)張先 張先於北宋詞壇開風氣之先,與柳永齊名[3]。有名句云:嬌柔懶起,簾墜卷花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雲破月來花弄影。時稱「張三影」[4]。其詞含蓄雅正,意象繁富,內在凝練,於兩宋婉約詞史裏影響巨大,在詞由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正如清末詞家陳廷焯云:「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5]。《詞學通論》中引吳梅評價稱:「子野上結晏、歐之局,下開蘇秦之先,在北宋諸家中適得其平,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既正,氣格亦古,非諸家能及...

【評論主題】25.下列題辭,何者內容與用途相符?(A)「絃歌不輟」用於賀結婚(B)「里仁為美」用於賀醫院開張(C)「君子攸居」用於賀新居落成(D)「高山流水」用於賀國畫比賽

【評論內容】

絃歌不輟:絃歌,本指用絃樂器伴奏而吟詠,引申為讀書。輟,停止。比喻學風很盛。 通常形容禮樂教化沒有中斷。

里仁為美:選擇住處應挑有仁風的地方。語出論語·里仁:「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後指敦親睦鄰。如:「政府近年來大力宣導里仁為美、守望相助,希望能促進社會的和諧。」

高山流水: 形容樂曲的高妙

【評論主題】18.下列選項中的成語,何組意思相同?(A)同室操戈/灼艾分痛(B)大相逕庭/天差地別(C)克紹箕裘/堂棣聯輝(D)開誠布公/光風霽月

【評論內容】

同室操戈:同住一室的人,彼此持戈相殺。見後漢書·卷三十五·鄭玄傳。後以比喻兄弟不睦或內部的爭鬥。

灼ㄓㄨㄛˊ艾ㄞˋ分痛 :宋太祖與其弟太宗友愛的故事。太宗病,太祖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太袓亦取艾自灸。典出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後比喻兄弟友愛。

大相逕庭:兩者截然不同,相去甚遠。

天差地別 :形容差別很大,相差甚遠。

克紹箕ㄐㄧ裘ㄑㄧㄡˊ:箕,畚箕。裘,皮襖。箕裘,指父業。克紹箕裘比喻能繼承父業。

堂棣聯輝 :「棠棣」是對別人兄弟的美稱。 而〔棠棣聯輝〕則是用來祝賀別人一舉喜獲雙生子的賀辭

開誠布公: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光風霽ㄐㄧˋ月: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

【評論主題】17.下列文句「 」內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A)小陳到了美國之後,宛如「沉魚落雁」般音訊全無(B)兩位男主持人默契十足,是不可多得的「詠絮之材」(C)大師一進會場,聽眾個個「正襟危坐」,屏息以待(D

【評論內容】

沉魚落雁:典出莊子·齊物論。後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美麗。

詠絮之材:用來讚許能賦詩的女子。形容女子特別有才華。

正襟危坐:整理服裝儀容,端正的坐好。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

枝葉扶疏:形容樹木茂盛。比喻宗族繁衍昌盛。比喻文章詳細縝密、文詞華美。

【評論主題】16.下列成語,何者不能用來形容人才華出眾?(A)出將入相(B)頭角崢嶸(C)蕭曹避席(D)樗櫟之材

【評論內容】

(A)出將入相 :在外則為大將,入朝則為宰相。指文武全才的高級官員。(舊唐書、湯顯祖)

(B)頭角崢ㄓㄥ嶸ㄖㄨㄥˊ :崢嶸,顯露、傑出的樣子。頭角崢嶸形容才華洋溢,能力出眾的年輕人。(黃鶴樓、三元記)

(C)蕭曹避席 :蕭曹:指漢高祖的丞相蕭何、曹參;避席:起立離座,表示敬意。連蕭何、曹參都要對他肅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極大,超過前人。(舊唐書)

(D)樗ㄕㄨ櫟ㄌㄧˋ之材:比喻平庸無用之材,或自謙才能低下。

【評論主題】14.下列成語的意義,何者與其他選項不同?(A)有腳書廚(B)一時瑜亮(C)滿腹經綸(D)殫見洽聞3

【評論內容】

(A)有腳書廚 :比喻博學強記的人。(布魯納是說不能把學生教成兩腳書櫥)

(B)一時瑜亮 :這個成語來形容兩個極富才華之人不相上下,難分伯仲。

(C)滿腹經綸 :經綸,原是處理過的蠶絲,引申人的才能、學識。滿腹經綸形容人才識豐富,具有處理大事的才能。

(D)殫ㄉㄢ見ㄐㄧㄢˋ洽ㄒㄧㄚˊ聞ㄨㄣˊ:殫,盡。洽,遍。殫見洽聞指見聞廣博,學識豐富。

【評論主題】13.「司法必須能夠□□□□,才能達到公平與正義。」空格中最適合填入的成語是:(A)革故鼎新(B)揚葩振藻(C)未雨綢繆(D)陟罰臧否

【評論內容】

「司法必須能夠陟罰臧否,才能達到公平與正義。」

(A)革故鼎新 :革除舊弊,建立新制。多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亦作「鼎新革故」、「革舊鼎新」。

(B)揚葩ㄆㄚ振藻 :形容文采辭藻煥發華美。

(C)未雨綢繆 :鴟鴞在未下雨前,便已著手修補窩巢。(詩經,豳風)

(D)陟ㄓˋ罰臧ㄗㄤ否ㄆㄧˇ:獎勵好人,懲罰壞人。(諸葛亮,出師表)

【評論主題】11.「水光瀲灩晴初好,山色□□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粧濃抹總相宜。」上引宋詩□內應填之字,何者最恰當?(A)空濛/淡(B)迷濛/輕(C)朦朧/巧(D)濛濛/淺

【評論內容】「水光瀲灩晴初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評論主題】10.「上古結繩而治,聖人易之以書契」。「結繩」是指(A)制定法律(B)匯集百姓(C)製作繩索(D)誓約之事

【評論內容】

上古無文字,故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

上古時代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記憶或傳達事情,以繩子打結的方法來記事。相傳每一個結表示一件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當事情完了,便把結解開。現今部分沒有文字的民族,仍保存此種結繩記事的方法。

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後亦比喻以最清簡的方法來治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盡。」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