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發展危機論,是以何者為基礎?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大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80303
統計:A(24),B(206),C(5),D(1),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是根據艾里克‧艾里克森描述,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為8個發展階段 。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並克服新的挑戰。每個階段都建築在成功完成較早的階段任務的基礎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則會在將來再次造成問題。 1950年代,艾里克‧艾里克森創立這個理論,作為對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性心理發展階段的改進。艾里克森接受佛洛伊德理論的觀念(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佛洛伊德性心理發展中的幼兒性欲),但是反對佛洛伊德試圖單純以性欲為基礎來描述人格。此外,艾里克森批評佛洛伊德originology的觀念。就是說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經驗。根據艾里克森,童年早期的經驗很重要,但是個體仍能在社會環境內得到發展。艾里克森相信童年對於人格發展非常重要,與佛洛伊德不同,認為人格在5歲以後繼續發展。在他最有影響的著作《兒童與社會》1950年中,他將人的一生分為8個社會心理發展階段。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青春期社會心理危機: 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 此階段要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在這個時期,需要弄清楚「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以這個「自我認定的形象」為基準來探索未來。反之,將會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將使自己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許多青少年的不良適應行為,就常是角色混淆的結果。 中心任務: 同輩群體 正面後果: 強烈的團體歸屬感,為將來準備計畫 自我品質: 忠誠 重要關係: 同輩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