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先秦思想家對於「心/性」的看法不一,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孔子:食、色,性也。
(B) 墨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C) 孟子: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
(D) 荀子:人心譬如槃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清明在上。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30099
統計:A(390),B(174),C(182),D(563),E(0)

用户評論

【用戶】Amy(107台南正式教師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A)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譯:「想要吃好吃的東西(而不只是填飽肚子而已),想要美色(而不只是傳宗接代而已),這種「想要/自私」就是人的本性。所以在我看來,『仁愛』就是一種內在的自私,而不是外在的規範;『公義』則是一種外在的規範,而不是內在的自私。」(B)人都有不忍害人及不忍見人受害之心;即仁心。《孟子.公孫丑上(六)》(C)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譯:告子說:「人性,如同急流的水,疏導它往東便往東流,疏導它往西便往西流。人性不分善與不善,就像水流不分往東或往西流一樣。」(D)荀子:「危微之幾,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