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三歲的小齊很愛哭,想引起王老師的注意,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 行為,並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自我克服愛哭的行為。這是下列哪一種學派的輔導 觀點?
(A)伯恩(B. Berne)的交流分析
(B)羅吉斯(C. Rogers)的個人中心
(C)班度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
(D)阿德勒(A. Adler)的個體心理學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26016
統計:A(16),B(113),C(188),D(840),E(0)

用户評論

【用戶】邱鳳珠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阿德勒的論述:個體與生俱來有(追求卓越)的內在動力,所以因為相信這個信念,王老師克制自己不去回應小齊,讓小齊知道自己有克服愛哭的行為。

【用戶】Tina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主要思想  阿德勒認為,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體,有自己的獨特目的,尋求人生意義和追求理想,並且是一個與社會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1、追求優越  阿德勒認為,追求優越是人們行為的根本動力。  追求優越既是與生俱來的又是後天發展出來的。人在剛出生時,它只是作為潛能。但從5歲開始,則開始確立優越的目標,以帶動心理的發展。他認為,追求優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聯繫的,是對自卑感的補償。  阿德勒區分了追求優越的兩種不同方法。一種是只追求個人優越,很少關心他人,其行為往往受過度誇張的自卑感驅使。另一種是追求一種優越、完善的社會,使每個人都獲得益處。  2、自卑與補償  阿德勒把自卑與補償...

【用戶】Tina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吉斯於二十世紀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心理治療取向,或會被稱為「非指導式治療」、「當事人中心治療法」。與心理分析學派有很大的分別,強調人的正面成長和發展,並且非常著重治療師本身的態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誠(Genuineness)、無條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療的技巧。

【用戶】Tina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交流分析法 ( TransactionalAnalysis )交流分析法,簡稱TA。伯恩認為學者研究行為分析,主要的興趣在於研究與思想、感覺有直接關係的自我行為。每一個人都有三個自我形式:(1)父母型(Parent)這種自我的狀態,無論是感覺、思想、行為、講話,都在模仿父母的言行,這種自我意識在養育兒童的時候最為明顯。即使平常不表現出來,父母的影響仍然會成為意識的部份而影響行為。(2)成人型(Adult)個人長大後,即會依照過去的經驗衡量周圍的還境,像電腦一樣的思量事情的可行性,這是成人的自我。(3)兒童型(Child)每一個在內心都有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的影子。這影子的感覺、思想、行為、講話方式等,恰似某一特定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