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0. 貝貝一早到幼兒園,畫了昨天去動物園玩的日記圖,又用色紙摺兔子,用厚紙捲出小狗圓圓胖胖的身體和四隻腳,取些黏土捏出紅蘿蔔、包子,讓小兔子、小狗享用;在戶外活動時,撿拾樹葉打洞,用線繩連結串成小吊

【評論內容】第十恩物 點 以豆或小石頭為材料的粒體。可協助幼兒點描成線,而作成面,再形成物體,並藉以了解點、線、面的密切關係。

【評論主題】7.農曆春節「年年有餘」的雙關用語,最適用於說明下列何種語言要素?(A)語音 (B)語意 (C)語法 (D)語用

【評論內容】

 

定義

內涵

常用教學策略

語意

詞彙所指稱的物品、事件或抽象狀態。

【評論主題】8.小明以錯誤方式溜滑梯,老師勸告他,他卻說小華、小瑛也是這樣溜滑梯,此種防衛方式為下列何者?(A)酸葡萄 (B)甜檸檬 (C)推諉 (D)援例

【評論內容】

酸葡萄,指得是別人得到自己渴望的東西,為了弭平內心的失落感,只好告訴自己對方得到的並沒有這麼好。而甜檸檬則是反過來告訴自己,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但自己擁有的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可以發現,同樣都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兩種反應卻不大一樣。「酸葡萄」透過降低對方價值來平衡內心的不平等,而「甜檸檬」則是提升自己的價值來滿足自我。不過,其實這兩者同樣都是種「自我安慰」的效果,是為了平復因為「挫折」而失落的心情,保護受到「挫折」的自我價值。

【評論主題】6.幼兒期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可能會發生下列哪一些生理病變? 甲、唐氏症 乙、呆小症 丙、代謝速率上升 丁、容易緊張焦慮戊、生長遲滯己、智能低下(A)甲丁戊(B)乙丙己(C)甲丙戊(D)乙戊己

【評論內容】

甲狀腺腫也可能因為兒童在碘缺乏地區生長引起。 生長發育可能會遲緩,沒有被治療嬰兒可能會導致智力低下(在嚴重病例中,智商可能會低6-15個點) 也可能出現其它症狀:大規模的精細運動失調,肌無力,斜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語言發育遲緩。

【評論主題】11.感覺動作期的嬰兒常常表現重複、循環的動作行為,此特徵顯示的意義是什麼?(A)想導致有趣的結果(B)因記憶短暫的結果(C)想釋放緊張的情緒(D)因反射行為未消失

【評論內容】1.解決問題技巧的發展(1)初級循環反應(一至四個月):嬰兒與生俱來一些基本的反射動作,可以協助他們滿足生理需求,例如:抓握、吸吮。(2)次級循環反應(四至八個月):重複在目標物上發現好玩的事物,例如:搖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因為有趣而喜歡重複玩。(3)次級基模之協調(八至十二個月):能將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動作加以整合,以完成目標。例如:爬+拿;舉+抓;舉手+扭動。(4)三級循環反應(十二至十八個月):開始積極地試驗並創造解決問題的全新方法或複製產生有趣結果的新方法,目的在了解這些動作是否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顯現積極好奇的強烈動機。(5)象徵式的問題解決(十八至二十四個月)開始具有在心理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再以嘗試錯誤的實驗...

【評論主題】7.個體在智力、情緒、人格發展過程的改變,屬於:(A)舊特徵消失(B)新特徵獲得(C)量的增加(D)質的改變

【評論內容】

發展改變類型:生理及心理層次,郝洛克(Hurlock)提出

例  如

大小的改變

身心發展隨著年齡而不斷的增長

身高、體重、器官結構的生長、語言字彙、推理記憶能力的增進

比例的改變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

生理、心理與成人皆不同

頭部與身高比例

胚胎

1:2

出生兒

1:4

成人

1:8

舊特徵的消失

 

上胎毛、乳齒的脫落、反射動作消失、自我中心語言減少、對父母依賴減少

新特徵的獲得

 

恆齒長出、第二性徵變化、認知發長層次提...

【評論主題】5.嬰幼兒時期的基本情緒多受什麼因素影響?(A)成熟(B)遺傳(C)學習(D)基因

【評論內容】

父母的情緒如何影響給小孩

學者布雷吉士(Bridges)提到新生兒的情緒,除「恬靜」之外,其他的情緒反應則為「雜亂無章的激動狀態」。隨著孩子的身心發展,「雜亂無章的激動狀態」會分化為兩種矛盾的情緒,即為「苦惱」與「興奮」。當新生兒約3-6個月大時,「苦惱」的情緒反應,會分化為「懼怕」、「厭惡」與「憤怒」;約18個月大,再發展為「嫉妒」。

而「興奮」的情緒反應,在新生兒約3個月大時,分化為「愉快」(因飢餓或尿濕等得到照顧與滿足而產生);約6-12個月大時,「愉快」的情緒反應,會發展為「得意」(對物)、「喜愛」(對人);約18個月-24個月大時,再分化為「快樂」。由上可知,新生兒最初的情緒反應是相似的,但因個體成熟與經驗累積的不同,於幼兒的情緒表現上(指頻率與強度方面)會形成個別差異(黃志成、王淑芬,1995)。

四、父母情緒如何影響孩子後天的情緒發展,而又該如何輔導幼兒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除了受到先天的遺傳之外,其情緒也受到後天成熟、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父母是孩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情緒自然會影響小孩最深,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位學者主張:兒童對自己說的語言有如一種認知的自我引導系統且最後會發展成無聲的內在語言?(A)皮亞傑(J. Piaget)(B)維高斯基(L. S. Vygotsky)(C)佛洛伊德(S.

【評論內容】

皮亞傑和維高斯基兩人都發現到幼兒有私語的現象產生

認知發展方面,皮亞傑採取「自然決定論」的生物學觀點,強調「智力即在於適應」,個體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先從個人到社會的發展方向,並且呈現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幼兒一開始所發出的反複詞、獨語和集體性獨語等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到了具體運思期後,兒童發展出傳遞訊息、要求、命令、發問、回答等等具有溝通性的社會化語言,此時的自我中心語言也就隨之消失。

維高斯基則從文化歷史的觀點來看發展,重視整體社會文化的脈絡,認為個體應從社會往個人的發展方向。幼兒最早的語言基本上是社會性的,但到了某個階段時,也就是年紀較大時,它會分化為對自己說的私語和用來與他人溝通的語言。因此,當兒童將社會性的行為形式轉到個人的內部心理功能方面,像和其他人交談一樣開始跟自己交談時,自我中心語言發生了,隨著兒童的發展,自我中心語言又逐步轉化為內在語言。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位學者主張:兒童對自己說的語言有如一種認知的自我引導系統且最後會發展成無聲的內在語言?(A)皮亞傑(J. Piaget)(B)維高斯基(L. S. Vygotsky)(C)佛洛伊德(S.

【評論內容】

私語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是在利用外在符號來解決內在問題,可以說是放聲思考的表現。也就是說當幼兒還不能使用內在符號去思考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利用外在的符號,來幫助解決問題,所以私語是一種外在思考的工具。

Vygotsky認為私語是界於社會性語言到內在語言之間,屬於一個轉換階段。學齡前的幼兒多使用私語,以「放聲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解決問題,學齡階段的幼兒的私語現象會有突然減少的現象,轉為使用「內在語言」來代替, 以無聲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解決問題;不過特別注意的是Vygotsky 認為私語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轉換成內在語言,Vygotsky認為私語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呈倒U 型曲線,當私語開始從社會性語言漸漸功能分化出來之後, 趨勢呈現上升發展,大約在2 到4 歲;而當私語逐漸內化時,則趨勢呈現衰退現象,大約在4 歲以後,所以在3 到7 歲左右會有完整的曲線趨勢存在。

【評論主題】24. 「孩子的利他行為與同理心的發展,不是只看個體的學習,而是應從家庭、社區、及社會的整體面來研究,才能深入了解」,以上敘述是運用了哪一種理論觀點來看利他行為與同理心?(A) 心理分析理論 (B)

【評論內容】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生態系統理論於1979年由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此理論重點在於,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是受生物因素及環境因素交互影響。發展中的個體、發展中的環境,以及特別是兩者間的演化互動(evolving interation)的過程。

四個系統為:影響力由深至淺

小系統

例如:家庭、學校、同儕團體

中系統

例如:家庭←→學校(懇親會)

外系統

對於個體是間接影響的。例如:父母的工作場所與社會網絡

大系統

例如:社會文化、意識型態、價值觀

時間系統

亦即個人的世界之穩定或變化程度。例如:幾歲搬家、戰爭、日本311大地震。

生態系統理論的特性1.人與環境是一個無法切割的整體,每個人的發展都受到這四個...

【評論主題】201 透過遊戲或實際操作,讓幼兒觀察、比較及發現的學習方式是 (A)問答法 (B)設計教學法 (C)實驗教學法 (D)討論法。

【評論內容】

實驗教學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在控制條件下進行獨立作業,以獲取知識和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的不同要求,實驗可以在講授理論之前進行,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為理解理論知識奠定基礎;也可以在講授理論之後進行,目的在於鞏固或驗證所學理論。

  運用實驗法能使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實驗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創造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總體上說,實驗教學法有以下幾點主要特徵:

  1.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比較乏味,學生對於概念原理的掌握和現象的分析主要靠記憶,實驗教學法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和發現,自己去建構知識的意義,主動...

【評論主題】8.小明以錯誤方式溜滑梯,老師勸告他,他卻說小華、小瑛也是這樣溜滑梯,此種防衛方式為下列何者?(A)酸葡萄 (B)甜檸檬 (C)推諉 (D)援例

【評論內容】

酸葡萄,指得是別人得到自己渴望的東西,為了弭平內心的失落感,只好告訴自己對方得到的並沒有這麼好。而甜檸檬則是反過來告訴自己,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但自己擁有的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可以發現,同樣都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兩種反應卻不大一樣。「酸葡萄」透過降低對方價值來平衡內心的不平等,而「甜檸檬」則是提升自己的價值來滿足自我。不過,其實這兩者同樣都是種「自我安慰」的效果,是為了平復因為「挫折」而失落的心情,保護受到「挫折」的自我價值。

【評論主題】7.農曆春節「年年有餘」的雙關用語,最適用於說明下列何種語言要素?(A)語音 (B)語意 (C)語法 (D)語用

【評論內容】

 

定義

內涵

常用教學策略

語意

詞彙所指稱的物品、事件或抽象狀態。

【評論主題】11.感覺動作期的嬰兒常常表現重複、循環的動作行為,此特徵顯示的意義是什麼?(A)想導致有趣的結果(B)因記憶短暫的結果(C)想釋放緊張的情緒(D)因反射行為未消失

【評論內容】1.解決問題技巧的發展(1)初級循環反應(一至四個月):嬰兒與生俱來一些基本的反射動作,可以協助他們滿足生理需求,例如:抓握、吸吮。(2)次級循環反應(四至八個月):重複在目標物上發現好玩的事物,例如:搖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因為有趣而喜歡重複玩。(3)次級基模之協調(八至十二個月):能將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動作加以整合,以完成目標。例如:爬+拿;舉+抓;舉手+扭動。(4)三級循環反應(十二至十八個月):開始積極地試驗並創造解決問題的全新方法或複製產生有趣結果的新方法,目的在了解這些動作是否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顯現積極好奇的強烈動機。(5)象徵式的問題解決(十八至二十四個月)開始具有在心理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再以嘗試錯誤的實驗...

【評論主題】6.幼兒期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可能會發生下列哪一些生理病變? 甲、唐氏症 乙、呆小症 丙、代謝速率上升 丁、容易緊張焦慮戊、生長遲滯己、智能低下(A)甲丁戊(B)乙丙己(C)甲丙戊(D)乙戊己

【評論內容】

甲狀腺腫也可能因為兒童在碘缺乏地區生長引起。 生長發育可能會遲緩,沒有被治療嬰兒可能會導致智力低下(在嚴重病例中,智商可能會低6-15個點) 也可能出現其它症狀:大規模的精細運動失調,肌無力,斜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語言發育遲緩。

【評論主題】7.個體在智力、情緒、人格發展過程的改變,屬於:(A)舊特徵消失(B)新特徵獲得(C)量的增加(D)質的改變

【評論內容】

發展改變類型:生理及心理層次,郝洛克(Hurlock)提出

例  如

大小的改變

身心發展隨著年齡而不斷的增長

身高、體重、器官結構的生長、語言字彙、推理記憶能力的增進

比例的改變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

生理、心理與成人皆不同

頭部與身高比例

胚胎

1:2

出生兒

1:4

成人

1:8

舊特徵的消失

 

上胎毛、乳齒的脫落、反射動作消失、自我中心語言減少、對父母依賴減少

新特徵的獲得

 

恆齒長出、第二性徵變化、認知發長層次提...

【評論主題】5.嬰幼兒時期的基本情緒多受什麼因素影響?(A)成熟(B)遺傳(C)學習(D)基因

【評論內容】

父母的情緒如何影響給小孩

學者布雷吉士(Bridges)提到新生兒的情緒,除「恬靜」之外,其他的情緒反應則為「雜亂無章的激動狀態」。隨著孩子的身心發展,「雜亂無章的激動狀態」會分化為兩種矛盾的情緒,即為「苦惱」與「興奮」。當新生兒約3-6個月大時,「苦惱」的情緒反應,會分化為「懼怕」、「厭惡」與「憤怒」;約18個月大,再發展為「嫉妒」。

而「興奮」的情緒反應,在新生兒約3個月大時,分化為「愉快」(因飢餓或尿濕等得到照顧與滿足而產生);約6-12個月大時,「愉快」的情緒反應,會發展為「得意」(對物)、「喜愛」(對人);約18個月-24個月大時,再分化為「快樂」。由上可知,新生兒最初的情緒反應是相似的,但因個體成熟與經驗累積的不同,於幼兒的情緒表現上(指頻率與強度方面)會形成個別差異(黃志成、王淑芬,1995)。

四、父母情緒如何影響孩子後天的情緒發展,而又該如何輔導幼兒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除了受到先天的遺傳之外,其情緒也受到後天成熟、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父母是孩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情緒自然會影響小孩最深,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位學者主張:兒童對自己說的語言有如一種認知的自我引導系統且最後會發展成無聲的內在語言?(A)皮亞傑(J. Piaget)(B)維高斯基(L. S. Vygotsky)(C)佛洛伊德(S.

【評論內容】

皮亞傑和維高斯基兩人都發現到幼兒有私語的現象產生

認知發展方面,皮亞傑採取「自然決定論」的生物學觀點,強調「智力即在於適應」,個體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先從個人到社會的發展方向,並且呈現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幼兒一開始所發出的反複詞、獨語和集體性獨語等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到了具體運思期後,兒童發展出傳遞訊息、要求、命令、發問、回答等等具有溝通性的社會化語言,此時的自我中心語言也就隨之消失。

維高斯基則從文化歷史的觀點來看發展,重視整體社會文化的脈絡,認為個體應從社會往個人的發展方向。幼兒最早的語言基本上是社會性的,但到了某個階段時,也就是年紀較大時,它會分化為對自己說的私語和用來與他人溝通的語言。因此,當兒童將社會性的行為形式轉到個人的內部心理功能方面,像和其他人交談一樣開始跟自己交談時,自我中心語言發生了,隨著兒童的發展,自我中心語言又逐步轉化為內在語言。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位學者主張:兒童對自己說的語言有如一種認知的自我引導系統且最後會發展成無聲的內在語言?(A)皮亞傑(J. Piaget)(B)維高斯基(L. S. Vygotsky)(C)佛洛伊德(S.

【評論內容】

私語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是在利用外在符號來解決內在問題,可以說是放聲思考的表現。也就是說當幼兒還不能使用內在符號去思考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利用外在的符號,來幫助解決問題,所以私語是一種外在思考的工具。

Vygotsky認為私語是界於社會性語言到內在語言之間,屬於一個轉換階段。學齡前的幼兒多使用私語,以「放聲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解決問題,學齡階段的幼兒的私語現象會有突然減少的現象,轉為使用「內在語言」來代替, 以無聲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解決問題;不過特別注意的是Vygotsky 認為私語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轉換成內在語言,Vygotsky認為私語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呈倒U 型曲線,當私語開始從社會性語言漸漸功能分化出來之後, 趨勢呈現上升發展,大約在2 到4 歲;而當私語逐漸內化時,則趨勢呈現衰退現象,大約在4 歲以後,所以在3 到7 歲左右會有完整的曲線趨勢存在。

【評論主題】24. 「孩子的利他行為與同理心的發展,不是只看個體的學習,而是應從家庭、社區、及社會的整體面來研究,才能深入了解」,以上敘述是運用了哪一種理論觀點來看利他行為與同理心?(A) 心理分析理論 (B)

【評論內容】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生態系統理論於1979年由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此理論重點在於,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是受生物因素及環境因素交互影響。發展中的個體、發展中的環境,以及特別是兩者間的演化互動(evolving interation)的過程。

四個系統為:影響力由深至淺

小系統

例如:家庭、學校、同儕團體

中系統

例如:家庭←→學校(懇親會)

外系統

對於個體是間接影響的。例如:父母的工作場所與社會網絡

大系統

例如:社會文化、意識型態、價值觀

時間系統

亦即個人的世界之穩定或變化程度。例如:幾歲搬家、戰爭、日本311大地震。

生態系統理論的特性1.人與環境是一個無法切割的整體,每個人的發展都受到這四個...

【評論主題】201 透過遊戲或實際操作,讓幼兒觀察、比較及發現的學習方式是 (A)問答法 (B)設計教學法 (C)實驗教學法 (D)討論法。

【評論內容】

實驗教學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在控制條件下進行獨立作業,以獲取知識和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的不同要求,實驗可以在講授理論之前進行,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為理解理論知識奠定基礎;也可以在講授理論之後進行,目的在於鞏固或驗證所學理論。

  運用實驗法能使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實驗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創造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總體上說,實驗教學法有以下幾點主要特徵:

  1.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比較乏味,學生對於概念原理的掌握和現象的分析主要靠記憶,實驗教學法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和發現,自己去建構知識的意義,主動...

【評論主題】10. 貝貝一早到幼兒園,畫了昨天去動物園玩的日記圖,又用色紙摺兔子,用厚紙捲出小狗圓圓胖胖的身體和四隻腳,取些黏土捏出紅蘿蔔、包子,讓小兔子、小狗享用;在戶外活動時,撿拾樹葉打洞,用線繩連結串成小吊

【評論內容】第十恩物 點 以豆或小石頭為材料的粒體。可協助幼兒點描成線,而作成面,再形成物體,並藉以了解點、線、面的密切關係。

【評論主題】20.有關幼兒肌肉系統之特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幼兒的大肌肉群在三歲前即發育完成(B)幼兒心跳速率較快是因為心肌的收縮力較差(C)幼兒的小肌肉群負責精細動作,要在五歲以後才成熟(D)幼兒肌肉組織

【評論內容】

寶寶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質(骨膠元)多,而無機鹽(磷酸鈣、碳酸鈣)少,骨的這些結構特點使骨的彈性較好而堅固性較差,所以寶寶的骨不易完全折斷,但易於發生彎曲和變形。寶寶關節面軟骨較厚,關節囊、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活動範圍大於成人,但關節的牢固性差,也較脆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脫位,易受傷害。

【評論主題】4.請排出幼兒依附行為的發展先後順序:(甲)對常接觸的眾人有親密關係(乙)對陌生人產生害怕的反應(丙)對人與物的反應都一樣(丁)對照顧者有較親密傾向。(A)丙→甲→乙→丁 (B)丁→丙→甲→乙(C)丙

【評論內容】

英國心理學家波爾比(John Bowlby)的研究

0~6週●前依附期(無社會性階段)

baby對任何人都有興趣,而互動的過程就形成了依附關係的第一步。

6週~6、7個月●依附建立期(無區別性的依附關係階段)

明顯表現出樂於與他人親近的傾向,但尚無任何區別性,約自三個月大起,能借助於視覺、聽覺,以區分母親與他人的不同點,才逐漸對母親的微笑反應超過陌生人的反應。

6、7個月~18個月●真依附期(特殊依附關係階段)

約在6、7個月大時,baby開始與特定對象建立依附關係,此時嬰兒不但主動地尋求與特定對象親近,注意特定對象的活動,當特定對象離去,會出現哭鬧、抗拒行為,同時害怕陌生人的行為開始出現。

18個月後●交互關係期(多重依附關係階段)

當baby與第一個特殊對象建立依附關係後,很迅速地擴展至家中其他人,至18個月大時,已經能與至少三人以上建立依附關係,而不同的關係各有其特殊功能。

【評論主題】3.阿凱即使是遇到不認識或第一次見面的人,總是不怕生會主動的向他們打招呼,這種特質屬於幼兒先天氣質中的哪一個向度?(A)活動量 (B)堅持度 (C)反應閾 (D)趨避性。

【評論內容】

(A)活動量: 活動量是指一天24小時中,孩子所展現的所有動作的頻率和速度。(B)堅持度: 指孩子正在做或正想做某件事時,因外來的阻礙或困難時仍繼續維持原來的活動或放棄。(C)反應閾 :指引起寶寶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常表現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的感官上,除了生理上的感覺,還有一種“社會覺”,就是察言觀色的能力。

(D)趨避性:當孩子首次遭遇新刺激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接受或是退縮。

【評論主題】2.教師為了達成有效教學,必須對於幼兒可能表現的課堂違規行為加以防範,下列何者不是適合教師採用的預防方式?(A)盡可能採用饜足效應(satiation effect)來處理幼兒的不良行為(B)盡量使全

【評論內容】

(一) 饜足現象(satiation)

1. 定義:即鼓勵個人不斷從事問題行為,直到厭倦為止。飽足法是給太多的增強物,多到不能處理而生厭倦。

2. 舉例:上網、講電話。

漣漪效應 (ripple effect)

庫寧(Jacob Kounin)提出,指教師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時,對其他學生造成的影響。

不論是支持性處罰(協助其改過)或威脅性處罰(嚴懲犯過)均會對其他在一旁觀看的學生產生影響。

因此,施罰時應當小心,因為施罰者暴怒的態度會引起其他目睹學生的反感。

【評論主題】3. 幼兒園的公文處理事務是哪一組的職責?(A)總務組(B)教務組(C)保育組(D)研究發展組

【評論內容】總務處:設總務主任、事務組長、文書組長、出納組長、幹事一人、工友四       人、警衛二人。

【評論主題】29. 為維護家長之權利及義務,下列何者為是?①幼兒園應公開教保服務人員之學(經)歷、證照 ②父母或監護人得請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供幼兒園評鑑報告及結果 ③父母或監護人有參加幼兒園所舉辦之親職

【評論內容】第三十五條(請求地方主管機關提供資訊)

  父母或監護人及各級學生家長團體得請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供下列資訊,該主管機關不得拒絕:

  一、教保服務政策。

  二、教保服務品質監督之機制及作法。

  三、許可設立之幼兒園名冊。

  四、幼兒園收退費之相關規定。

  五、幼兒園評鑑報告及結果。

【評論主題】41. 依據行政院《出納管理手冊》,出納管理人員應負之責任,不包括下列何者?(A)經辦現金、票據及有價證券等收付工作(B)經辦現金出納備查簿、銀行往來帳及各種帳表之記錄(C)經管櫃存現金、票據、有價證

【評論內容】

十一、出納管理人員應負責任如下:(一)經辦收付工作

       1.收付現金、票據、有價證券及其他保管品等,如有錯誤,應查明處           理。

       2.收入現金、票據及有價證券等,除自行保管者外,應按規定解繳或           送存國庫。                       

       3.結存款項,如有錯誤,應查明處理。

(二)經管櫃存現金、票據、有價證券及其他保管品等工作

         1.櫃存現金應與帳面結餘相符。

          2.現金、票據、有價證券及其他保管品等,應妥慎保管,不得挪用              或墊借。有價證券之本息,應按時領取。

(三)經辦帳表登記工作

          1.現金出納備查簿、銀...

【評論主題】37. 為保障勞工退休權益,關於勞工退休條件與退休金之給與標準,下列何者為是?①年滿六十五歲者,雇主得強制其退休 ②工作十五年以上年滿五十歲者,得自請退休 ③勞工退休金之給與標準,最高總數以五十個基數

【評論內容】勞動基準法第 六 章 退休第 53 條        勞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得自請退休:             一、工作十五年以上年滿五十五歲者。             二、工作二十五年以上者。             三、工作十年以上年滿六十歲者。

【評論主題】36. 依據《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人員之進用考核及待遇辦法》,契約進用人員年終考核不得考列甲等之情形,包括下列何者?①有遲到、早退情形,合計超過三次 ②有曠職之紀錄一次 ③請家庭照顧假、生理假及因安胎事

【評論內容】第十六條 契約進用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年終考核不得考列甲等: 一、不當管教幼兒。 二、有遲到、早退情形,合計超過三次。 三、有曠職之紀錄。四、未經園(校)長同意,擅自在外兼課兼職。

【評論主題】33. 非營利幼兒園績效考評項目,包括下列何者?①各次檢查教師學歷提升與平日出勤情形 ②收托不利條件幼兒情形 ③招收幼兒與家長滿意情形 ④履約情形與學年度預算執行情形。(A)①③(B)①②④(C)②③

【評論內容】

第二十五條 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三款績效考評,其考評項目如下:

一、年度預算執行情形。

二、招收幼兒情形。

三、收托不利條件幼兒情形。

四、家長滿意情形。

五、履約情形。

六、各次檢查符合法令規定情形。

【評論主題】29. 為維護家長之權利及義務,下列何者為是?①幼兒園應公開教保服務人員之學(經)歷、證照 ②父母或監護人得請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供幼兒園評鑑報告及結果 ③父母或監護人有參加幼兒園所舉辦之親職

【評論內容】第三十六條(幼兒園應公開資訊)【相關罰則】§53

  幼兒園應公開下列資訊:

  一、教保目標及內容。

  二、教保服務人員及其他人員之學(經)歷、證照。

  三、衛生、安全及緊急事件處理措施。

第三十七條(請求說明不得拒絕)【相關罰則】§53

  父母或監護人對幼兒園提供之教保服務方式及內容有異議時,得請求幼兒園提出說明,幼兒園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並視需要修正或調整之。

第三十八條(參與幼兒園評鑑之規劃)

  直轄市、縣(市)層級學生家長團體及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得參與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幼兒園評鑑之規劃。

第三十九條(提出異議及申訴)

  幼兒園之教保服務有損及幼兒權益者,其父母或監護人,得向幼兒園提出異議,不服幼兒園之處理時,得於知悉處理結果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幼兒園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申訴,不服主管機關之評議決定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訴訟。

【評論主題】28. 為保障幼兒權益,幼兒園應訂定管理規定、確實執行,並定期檢討改進之事項,包括下列何者?①定期檢測幼童各項學習指標與成果 ②環境、食品衛生及疾病預防③緊急事件處理機制 ④安全管理及各項安全演練措施

【評論內容】第四章  幼兒權益保障第二十九條(訂定管理規定並定期檢討)【相關罰則】§53

  幼兒園應就下列事項訂定管理規定、確實執行,並定期檢討改進:

  一、環境、食品衛生及疾病預防。

  二、安全管理。

  三、定期檢修各項設施安全。

  四、各項安全演練措施。

  五、緊急事件處理機制。

【評論主題】24. 依據規定,幼兒園應與某些特定場所保持一定距離以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與加油站應有一百公尺以上距離(B)與公墓應有二百公尺以上距離(C)與限制級電子遊戲場應有三百公尺以上距離(D)以上皆非

【評論內容】臺中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B)  公墓專供樹葬者,其與下列地點之距離不得少於五十公尺電子遊戲場業之營業場所設置距離限制相關法令 合憲(C)限制級:應距離幼稚園、國民中、小學、高中、職校、醫院、圖書館一千公尺以上 。臺中市休閒娛樂服務業管理自治條例資訊休閒業之營業場所應距離國民中、小學、高中、職校、醫院五十公尺以上。

【評論主題】23. 依據《特殊教育法》之規定,為推展身心障礙兒童之早期療育,其特殊教育之實施,應自兒童幾歲開始?(A)一歲(B)二歲(C)三歲(D)六歲

【評論內容】第 23 條為推展身心障礙兒童之早期療育,其特殊教育之實施,應自二歲開始。

【評論主題】20. 依據《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之起迄日期,第二學期為二月十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B)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之實施時間為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三十分(C)

【評論內容】(A)  第4條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之起迄日期,第一學期為八月三十日至翌年一月二十日,第二學期為二月十一日至六月三十日。(B)  第4條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之實施時間為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

【評論主題】19. 當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知悉幼兒疑遭受到身心虐待時,應立即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多久呢?(A)六小時(B)十二小時(C)二十四小時(D)四十八小時

【評論內容】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教保服務人員、警察、 司法人員、 移民業務人員、戶政人員、村(里)幹事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 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業務時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 即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三、遭受第四十九條各款之行為。 (二、身心虐待)

【評論主題】14. 依據《台中市幼兒學前教育補助方案》之規定,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學費補助沒有排富條件(B)本補助對象為年齡滿二歲以上學齡未滿六歲之幼兒(C)經濟最為弱勢家庭就讀私立幼兒園者每生每學期最高補助

【評論內容】(B)本補助對象應具備下列各款條件:(一)年齡滿二歲以上學齡未滿五歲幼兒,父母或監護人一方設籍本市半年以上且幼兒設籍本市

【評論主題】13.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之規定,有關幼兒園班級規模及教保人力配置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幼兒園招收幼兒班級,每班以三十人為限(B)幼兒園及其分班合計招收幼兒總數二百零一人以上者,應置專任護

【評論內容】第 18 條幼兒園及其分班除園長外,應依下列方式配置教保服務人員:   一、招收二歲以上至未滿三歲幼兒之班級,每班招收幼兒八人以下者,應置教保服務人員一人,九人以上者,應置教保服務人員二人;第一項但書所定情形,其教保服務人員之配置亦同。

【評論主題】2. 依據《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規定,幼兒園人數在多少以上需要單獨設置健康中心?(A)201人(B)181人(C)151人(D)101人

【評論內容】第 14 條健康中心之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招收幼兒人數達二百零一人之幼兒園:獨立設置。二、前款以外之幼兒園或分班:得設置於辦公室內。但應區隔出獨立空間,並注意通風、採光。

【評論主題】39.下列學派與幼教課程發展的關係,何者正確?(A)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認為教育目標應該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要經得起時間上與價值判斷上的考驗(B)進步主義(Progressi

【評論內容】重建主義的學者布拉彌德(Theodore Brameld),提出重建主義為一「危機哲學」的論調;布拉彌德同時將重建主義定調是「價值哲學」、「目的哲學」及「希望哲學」,強調人類懷有憧憬,嚮往於一個理想的社會,自古已有。

【評論主題】1.有關學習遷移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低徑遷移(low-road transfer)是指高度練習的技能,幾乎無須反省思考,就能產生自動自發的遷移作用(B)「運用 PQ4R 的讀書方法來記憶閱讀

【評論內容】PQ4R法(欲問毒 反被襲)     P=Preview 預覽       Q=Question 提問         R1=Read 閱讀        R2=Reflect 反映        R3=Recite 背誦          R4=Review 複習 

類型

特徵

近遷移

情境發生交迭,原始概念與遷移概念相類似

遠遷移

情境很少產生交迭,原始概念與遷移概念不相類似

正向遷移

在一種情境下的學習增強不同情境的學習 (+)

負向遷移

在一種情境下的學習阻撓或延誤不同不同情境的學習 (+)

垂直遷移(縱向遷移)

前一個主題的知識是學習新知識必不可少的 (++)

水平遷移(橫向遷移)

前一...

【評論主題】39.下列學派與幼教課程發展的關係,何者正確?(A)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認為教育目標應該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要經得起時間上與價值判斷上的考驗(B)進步主義(Progressi

【評論內容】精粹主義者強調下列三點強調課程的價值:應編定固定的課程,進步主義則強調學習的方法熟習精華的知識:進步主義認為知識是不斷變動的重建教師的地位: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進步主義則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論被動式的努力:強調苦練的重要,提倡學生學習應先被動的努力,對一種學科的興趣是經過努力後才產生的,不重視一開始的興趣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兒童與成人世界的媒介,老師受過專業訓練,最適合指導學生的生長學科知識:熟習學科內容為教育過程的中心,社會傳統稀有的經驗比個人經驗更重要,因為是綜合數以萬計適應環境的菁華,是許多人智慧的結晶,比個人沒有經過考驗的經驗更可靠與更有意義重視官能心理學:強調各種心理能力,如想像、記憶、推理判斷等,可因訓練而加強,認為杜威的做中學的方式不適合所有的學習情境,因許多知識是抽象的, 不可能依假設的情境作圓滿的解決。 學生還是必須學習基本觀念,因此強調採用官能心理學家強智力的訓練

【評論主題】41.強調教保服務人員應尊重和維護人的權利,並重視透過公正、公平的態度和程序排除個人利益,此為下列何項倫理學取向?(A)正義論(B)義務論(C)德行論(D)批判論

【評論內容】批判(critical),歸納其原始意義就是「分辨清楚」,在其希臘字(Krinein)的意義裡,指的是洞悉、反省、判斷的意思。「批判」一詞開始受到重視是從啟蒙運動興起的時候,因為啟蒙計畫主張對權威的批判以及對於個人智識與立場的辯護。其中最著名的是康德對於批判的定義 康德:源自於文學批評,著重在於理性自身的分辨功能。康得之所以進行批判的目標,在於追求能夠擺脫偏見及無根據之觀念的「自主性」或「自律」(autonomy)黑格爾:比康德的理性自身的分辨更進一步,批判變成了理性的「自我檢查」,發展出更複雜的辨證觀點馬克思:發展出具有實質的對於現狀不滿的意涵

【評論主題】5.有關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強調學習者能參與並創造文化(B)教師的角色是顧問、嚮導和學習伙伴(C)教學應提供實際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機會(D)強調將教育與現實

【評論內容】問題教學法是優於灌輸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進步主義者認為知識是一種增進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增進重建經驗的能力,也就是說知識是一種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目的,而學科的內容亦應不斷的修正,教育不能只限於以前知識或經驗的重複,而應將其重組,有效的適應新環境 。杜威認為解決問題是使學生可從實際論題到理論原則,從具體與感覺到抽象與智力,這種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以學生興趣與需要為中心,可增進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任務不是指導學生而是學生的顧問:兒童的興趣與需要為決定其所學習的根據,然而教師並非與兒童共同計畫其自己的過程,老師只是站在輔導的地位,以其豐富的知識與技能來協助學生解決其學習問題,重視學生...

【評論主題】50.時間取樣(time sampling)與事件取樣(event sampling)觀察法的共同點是什麼?(A)詳述行為發生的過程(B)需針對特定行為或事件進行觀察(C)適用於觀察發生頻率較低的行為

【評論內容】 事件取樣法:是以一個特殊事件作為觀察目標,針對事件進行觀察。不受時間的限制或被時距分割,對於特別的行為或事件發生時的情境都加以記錄。 時間取樣法:是在指定的統一時間限制內,注意所選定的行為發生與否,適用於觀察發生頻率較高的行為上,其特色在於觀察者需將複雜的行為化約為幾項具體可觀察的類別變項,且觀察到的行為易以量化方式進行統計分析,故常被研究者使用在觀察大量幼童上,惟時間取樣法通常無法顧及行為的前因後果。

【評論主題】24.泰勒(R. Tyler)提出選擇適當的學習經驗時必須注意的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經濟原則是指花費越少越好(B)準備原則是指必須考量幼兒的能力和程度(C)練習原則是指幼兒重複練習次數越多越

【評論內容】準備原則:在預備反應的狀態下,若產生反應則感到滿足,否則便感到煩惱(負面感受)。不預備反應而強使之反應也會引發負面感受。強調了學習動機的重要 練習原則:練習次數愈多,個體的某種反應與某一刺激間的連結則愈加強。強調練習、複習、興趣的重要

【評論主題】5.有關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強調學習者能參與並創造文化(B)教師的角色是顧問、嚮導和學習伙伴(C)教學應提供實際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機會(D)強調將教育與現實

【評論內容】進步主義的教育理論的六個原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而非未來生活的準備:生活是不斷的連續發展,生活的進步是靠著人的智力能分析與重建生活的經驗,所以學校必須使學生學習如何適應與改造目前的生活。遭受到的批評是,過於重視學生目前的生活現實而忽略未來要求的價值,學校生活缺乏理想的肯定標準 學習必須直接與學生興趣有關:提倡兒童本位教育,學習過程主要是由兒童決定,但不是由學生任憑其願望,因為兒童不夠成熟單獨決定其有意義的學習的目的,所以是由教師設計適合其學習興趣與教育意義環境。此種重視學生興趣可以引起學生自動學習,而非被動學習。道爾頓計劃乃是依據此理念所設計。遭受到的批評是,沒有固定的教育目的,學生的興趣及自我活動缺乏正確而固定的方向來規範,其結果未必是理想的

【評論主題】36.維高斯基(L. Vygotsky)對於幼兒私語(private speech)現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表示該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B)表示該幼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C)幼兒只有在獨自玩

【評論內容】維高斯基將語言的功能分成二種自我中心語言(3 ~ 7 歲出現):又稱私語,為社會性語言到內在語言的仲介,能協助兒童計畫與執行計畫,以完成目標,故它是一種認知上的自我引導作用內在語言(7歲後出現):是心智活動在內心的運作及自我對話,為語言經驗的整合

【評論主題】36.維高斯基(L. Vygotsky)對於幼兒私語(private speech)現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表示該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B)表示該幼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C)幼兒只有在獨自玩

【評論內容】

(三) 私語在幼兒發展上的意義

維高斯基認為當兒童出現自我中心語言除了是情緒的表達與放鬆外,在認知上也具有自我指導的功能,這是維高斯基認為私語最重要的功能。當幼兒試著去瞭解情境、發現解決問題或計劃一個新活動時,兒童會使用私語,有時私語甚至會改變活動的進行,顯示私語不只是反映思考,而且主動幫助思考,並促成心智結構的改變。

維高斯基將語言和思考發展的關係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

(1)自然或前心智階段(the natural or preintellectual)(2)質樸的心理階段(naïve psychology)(3)自我中心語言階段(egocentric speech):利用外在的符號和運思解決內在問題的階段(4)內部成長(ingrowth) 的階段。

第三階段是指幼兒藉助身體器官或其他方式來幫助運思,所以私語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是在利用外在符號來解決內在問題,可以說是放聲思考的表現。

【評論主題】21.六歲的小華能分辨左右,但當他被要求把左手的玩具,放到坐在正對面小英的左手時,他卻把玩具放到小英的右手。此顯示小華為下列哪一種情形?(A)守恆(conservation) (B)可逆性(rever

【評論內容】前運思階段

通過觀察遊戲的序列,皮亞傑能夠證明,到第二年末,出現了一種相當新的心理品質。

運思(Operatory Thought)在皮亞傑理論中是對於物體的任何心理行為過程。前運思階段的特點是頭腦可運作但動作不可逆。在這一階段,兒童運思會產生一些錯誤特點,比如思維以自我中心為主:難以採取對方的角度。

根據皮亞傑理論,該階段在感知運動階段之後(2-7歲),包括以下運算錯誤類型:

"自我中心" - 表現為難以採取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產生偏差。

"分類不按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 - 表現為物體有兩種,有生命和無生命,有生命的為上位概念,他的下位概念比如為動物-哺乳類-狗-臘腸犬。如果人拿圖片(共8隻狗,3隻臘腸犬,5隻公主狗)問孩子,臘腸犬多,還...

【評論主題】23.有關幼兒道德發展的敘述,下列何者最正確?(A)大班的幼兒已經進入皮亞傑(J. Piaget)理論的自律道德階段(B)皮亞傑(J. Piaget)認為五歲幼兒能理解社會規則是可以改變的(C)皮亞傑

【評論內容】

★皮亞傑道德發展論

階段

年齡

心理特徵

無律期

0~5

缺乏服從規則意識,因人我之別意識尚未分化。

他律期

強迫道德觀

道德現實論

道德絕對論

5~9

規則不可改變,以行為結果判斷行為的嚴重性。

他律的兒童在判斷一個行動的惡劣程度時,是以該行動的外在結果為主,而非行動者本身的意圖。

自律期道德相對觀

道德互惠論

合作的道德觀

9之後

規則由參與的人決定,以行為意圖作為準則。

對與錯的判斷需視行動者欺瞞或違反社會規則的意圖而定,而非行動本身所造成的後果。

皮亞傑也認為學齡前4歲的兒童沒有規則概念,道德不存在他們心中,稱為無律期,隨認知發展的成熟,皮亞傑依據兒童是否能了解和應用規則而提出道德發展的理論:

一、無律期:出生~4歲。

(一)此時幼兒的...

【評論主題】30.王老師透過評量發現班上的小玉說不出正確的形狀名稱,尤其是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於是,他拿出益智區的圖形拼圖,讓小玉辨識三者的不同。經過幾次評量之後再修正學習方式,小玉已能正確命名這些形狀。上述活

【評論內容】

檔案評量

評分標準事前確定,評斷項目的標準且提供選擇指引,並與學生討論

※理念:學生應學習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對自己做批判反省而獲得有意義的學習。

*評量檔案的意義:

 (1)有目的地蒐集學習者作品

 (2)展現學習者在領域內的努力與成就

 (3)都有學習者參與

 (4)還會放入學習者的自我反省

 (5)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完成

 (6)可以不斷回顧

 (7)資料型態不限,可以用以證明學習成長的媒介

 (8)完成的內容可表現知識與技能水準、學習態度及理解能力的發展過程

*目的 → 形成性: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診斷性:診斷溝通與回饋學生的學習情形

     總結性: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

【評論主題】45.針對中班幼兒,下列哪項作法較符合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A)建立與他人的親密關係(B)養成勤勉寫學習單的好習慣(C)避免讓幼兒看有暴力的卡通(D)設計讓幼兒能自動自

【評論內容】

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年齡                                        發展任務與危機

0~2(嬰兒期)                       信任與不信任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與羞怯懷疑(害羞)

4~6(學齡前兒童期)             自動自發(主動)與退縮愧疚(罪惡感)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

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     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

19~30(成年早期)                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親密與孤立)

31-50(成年中期)               精力充沛(生產)與停滯頹廢

50-生命終點(成年晚期-老年期) 自我榮耀(統整)與悲觀絕望 

【評論主題】49.一歲的欣欣第一次去親子館,看到玩具,欣欣會回頭看媽媽的情緒反應,作為是否可以玩玩具的指標。以上敘述最符合哪個概念?(A)適配性(goodness of fit)(B)社會參照(social re

【評論內容】

Thomas 和 Chess對於氣質和環境交互作用的關係提出:適配度模式

認為個體的氣質特徵若能和環境的要求期望達到一致、配合的狀態時,個體將會逐漸達到最佳的發展狀態及良好的適應,而環境因素包括身邊重要他人的期望、要求,與物理環境的塑造。由於氣質和環境是互動的關係,所以可以藉由改變個體氣質或改變環境要求,來達到和諧的狀態。

線上測驗: /tfulltext-%E9%81%A9%E9%85%8D%E6%80%A7.htm#99#ixzz4jlPpMJkF

【評論主題】30.王老師透過評量發現班上的小玉說不出正確的形狀名稱,尤其是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於是,他拿出益智區的圖形拼圖,讓小玉辨識三者的不同。經過幾次評量之後再修正學習方式,小玉已能正確命名這些形狀。上述活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由以色列籍心理學家及教育家弗斯坦(Reuven Feuerstein)首先使用的,動態評量的興起是對以智力及心理計量理論為基礎的靜態評量方式的反動。而維谷斯基(Vygotsky)對社會文化影響心理發展的觀點,以及近測發展區(ZPD)概念的倡導,也進一步促成動態評量的發展。動態評量的特徵(一)測量過程為「測驗→教學→測驗」或至少是「教學→測驗」的程序。

  動態評量考量時間的連續性,透過介紹評量內容與方式的特性,給予必要的協助與指導,使受試者的操作水準提高。它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點,以偵測受試者在表現上的演變,是一種結合教學與診斷的評量。

(二)評量的重點是強調知覺、思考、學習和問題解決的過程而非過去學習的...

【評論主題】15.下列何者是促成幼兒身高增長的重要激素?(A)腎上腺素及皮質素(B)甲狀腺素及皮質素(C)生長激素及甲狀腺素(D)腎上腺素及生長激素

【評論內容】

腎上腺素(Epinephrine或Adrenaline), 3,4-三羥基-N-甲基苯乙胺。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及神經傳導物質,也是一種藥物。腎上腺素被應用於治療多項疾病,包含全身性過敏反應、心搏停止,以及表面出血等等,吸入式的腎上腺素有時會被用於改善義膜性喉炎的症狀。另外當哮喘的第一線治療皆無效時,也可能會考慮使用腎上腺素。由於口服腎上腺素會迅速被降解而失效,因此須從靜脈、肌肉,或皮下注射給藥。也可以吸入的方式給予藥物。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暈眩、焦慮和盜汗。心跳過快和高血壓也可能發生,偶爾也會導致心律不整。雖然此藥物在懷孕以及哺乳使用的風險還未釐清,但對母親的益處還是必須納入考慮。

腎上腺素通常由腎上腺和特定神經分泌。腎上腺...

【評論主題】12.美英會辯認四種圖片,會正重述四個數字,請問其為幾歲智力?(A)二歲 (B)三歲 (C)四歲 (D)五歲

【評論內容】

4歲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baby/n5pkro5.html

【評論主題】8.小明以錯誤方式溜滑梯,老師勸告他,他卻說小華、小瑛也是這樣溜滑梯,此種防衛方式為下列何者?(A)酸葡萄 (B)甜檸檬 (C)推諉 (D)援例

【評論內容】

酸葡萄,指得是別人得到自己渴望的東西,為了弭平內心的失落感,只好告訴自己對方得到的並沒有這麼好。而甜檸檬則是反過來告訴自己,雖然沒有得到想要的,但自己擁有的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可以發現,同樣都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兩種反應卻不大一樣。「酸葡萄」透過降低對方價值來平衡內心的不平等,而「甜檸檬」則是提升自己的價值來滿足自我。不過,其實這兩者同樣都是種「自我安慰」的效果,是為了平復因為「挫折」而失落的心情,保護受到「挫折」的自我價值。

【評論主題】7.農曆春節「年年有餘」的雙關用語,最適用於說明下列何種語言要素?(A)語音 (B)語意 (C)語法 (D)語用

【評論內容】

 

定義

內涵

常用教學策略

語意

詞彙所指稱的物品、事件或抽象狀態。

【評論主題】15.大腦的哪一部分組織大小與口語流暢度有關?(A)基部神經結(B)胼胝體(C)海馬迴(D)視丘

【評論內容】

海馬迴(Hippocampus),是人類及脊椎動物腦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在有海馬迴的動物身上發現的海馬迴皆成對出現,分別位於左右腦半球。它是組成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大腦皮質下方,擔當著關於短期記憶、長期記憶,以及空間定位的作用。

視丘是間腦的一個主要解剖結構。本條目主要著眼於人類視丘,和其它非人類的靈長目動物及其它動物可能有細微的差別。人類的視丘基本上是兩個球形的結構,各長約5.7公分,關於中矢面對稱分布,與兩側第三腦室相鄰。除了嗅覺之外,其餘各種感覺訊息都經過視丘,再傳送到大腦皮質。因此,視丘有時被稱為腦的中樞。

【評論主題】15.大腦的哪一部分組織大小與口語流暢度有關?(A)基部神經結(B)胼胝體(C)海馬迴(D)視丘

【評論內容】

胼胝體約在胚胎發育至12週大時開始發展,在胎兒17至20週時成型。在這段期間,許多因素會導致胼胝體的發育受到影響,所產生的結果便是所謂的「胼胝體發育不良」。 

胼胝體發育不良雖然在胎兒期便已形成,但出生之後,並沒有一些特徵告訴我們嬰兒罹患此症;往往是在嬰兒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動作或語言發展遲緩、癲癇症(尤其是嬰兒點頭痙攣)或腦性痲痺等神經症狀出現,做了腦部超音波或腦部磁振掃描才發現這種情況。如果說嬰兒的外型上有任何值得我們懷疑有胼胝體發育不良的可能性的話,則兩眼分離過遠與斜視這兩種情況就要讓我們警覺到此症存在的可能性。

絕大多數罹患此症的孩子都多多少少會有些外觀的異常,如頭太大或太小、下巴小、眼睛有斜視、白內障、或眼球過小、唇顎裂、腎臟與輸尿管異常、多指症或併指症等;絕大多數的個案的神經發展方面也不正常,常會合併動作與語言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癲癇症與腦性痲痺。

【評論主題】6.幼兒期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可能會發生下列哪一些生理病變? 甲、唐氏症 乙、呆小症 丙、代謝速率上升 丁、容易緊張焦慮戊、生長遲滯己、智能低下(A)甲丁戊(B)乙丙己(C)甲丙戊(D)乙戊己

【評論內容】

甲狀腺腫也可能因為兒童在碘缺乏地區生長引起。 生長發育可能會遲緩,沒有被治療嬰兒可能會導致智力低下(在嚴重病例中,智商可能會低6-15個點) 也可能出現其它症狀:大規模的精細運動失調,肌無力,斜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語言發育遲緩。

【評論主題】14.針對感覺統合失常的孩子,老師常會設計活動促進前庭的發展,試問前庭位於身體的某個部位?(A)內耳(B)前額(C)雙眼(D)小腦

【評論內容】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如下:

2.前庭覺系統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是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和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給予適量的前庭刺激,例如慢速的搖晃(搖籃)可以幫助情緒穩定及放鬆;快速的旋轉及俯衝動作,有助於興奮情緒並保持警覺,這些都有助於情緒及使大腦神經維持在適當的警醒程度,有助於認知的學習。

【評論主題】11.感覺動作期的嬰兒常常表現重複、循環的動作行為,此特徵顯示的意義是什麼?(A)想導致有趣的結果(B)因記憶短暫的結果(C)想釋放緊張的情緒(D)因反射行為未消失

【評論內容】1.解決問題技巧的發展(1)初級循環反應(一至四個月):嬰兒與生俱來一些基本的反射動作,可以協助他們滿足生理需求,例如:抓握、吸吮。(2)次級循環反應(四至八個月):重複在目標物上發現好玩的事物,例如:搖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因為有趣而喜歡重複玩。(3)次級基模之協調(八至十二個月):能將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動作加以整合,以完成目標。例如:爬+拿;舉+抓;舉手+扭動。(4)三級循環反應(十二至十八個月):開始積極地試驗並創造解決問題的全新方法或複製產生有趣結果的新方法,目的在了解這些動作是否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顯現積極好奇的強烈動機。(5)象徵式的問題解決(十八至二十四個月)開始具有在心理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再以嘗試錯誤的實驗...

【評論主題】12.幼稚園消防安檢規定,下列不正確?(A)主管單位是 消防署(B)每半年申報消防安全檢驗1 次(C)必須委請消防設備師(D)依消防法規定是 乙類

【評論內容】依法令應有消防安全設備之建築物或場所。其建築物或場所管理權人依消防法第九條規定應委託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士,定期檢修消防安全設備,其檢修結果應依限報請當地消防機關備查;消防機關得視需要派員複查。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規定之甲類場所,每半年實施一次,甲類以外場所,每年實施一次。第一項消防安全設備之檢修項目、檢修基準及檢修結果之申報期限,由中央消防機關定之。各類場所按用途分類如下:乙類場所:(一)車站、飛機場大廈、候船室。(二)期貨經紀業、證券交易所、金融機構。(三)學校教室、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訓練班、K 書中心、 前款第六目以外之安置及教養機構及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機構。(四)圖書...

【評論主題】10.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有關幼兒園組織與人員資格及權益的規定,何者正確?(A)幼兒園的園長不屬於教保服務人員(B)幼兒園收一百位幼兒以上者,應設專任護理人員(C)幼兒園二歲以上未滿三歲幼兒,每

【評論內容】第18條

幼兒園二歲以上未滿三歲幼兒,每班以十六人為限,且不得與其他年齡幼兒混齡;三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每班以三十人為限。

幼兒園除公立學校附設者及分班免置園長外,應置下列專任教保服務人員:一、園長。二、幼兒園教師、教保員或助理教保員。幼兒園及其分班除園長外,應依下列方式配置教保服務人員:一、招收二歲以上至未滿三歲幼兒之班級,每班招收幼兒八人以下者,應置教保服務人員一人,九人以上者,應置教保服務人員二人;第一項但書所定情形,其教保服務人員之配置亦同。二、招收三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幼兒之班級,每班招收幼兒十五人以下者,應置教保服務人員一人,十六人以上者,應置教保服務人員二人。幼兒園有五歲至入國民...

【評論主題】8.幼兒約到幾個月大便會表達自我意願?(A)6-11(B)12-17(C)18-24(D)25-30

【評論內容】

肛門期,訓練好時機

根據著名的兒童心理教育學家佛洛依德的說法,1歲半至3歲的幼童,正處於「肛門期」,這個年紀正是寶寶肛門括約肌的神經發展時期。大部分年紀在1.5~3歲間的baby們,由於肛門的括約肌發展轉趨成熟,已經有能力「憋住」,不讓排泄物隨意流瀉;加上認知、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完整,可以明確地透過語言傳播來表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

【評論主題】7.個體在智力、情緒、人格發展過程的改變,屬於:(A)舊特徵消失(B)新特徵獲得(C)量的增加(D)質的改變

【評論內容】

發展改變類型:生理及心理層次,郝洛克(Hurlock)提出

例  如

大小的改變

身心發展隨著年齡而不斷的增長

身高、體重、器官結構的生長、語言字彙、推理記憶能力的增進

比例的改變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

生理、心理與成人皆不同

頭部與身高比例

胚胎

1:2

出生兒

1:4

成人

1:8

舊特徵的消失

 

上胎毛、乳齒的脫落、反射動作消失、自我中心語言減少、對父母依賴減少

新特徵的獲得

 

恆齒長出、第二性徵變化、認知發長層次提...

【評論主題】5.嬰幼兒時期的基本情緒多受什麼因素影響?(A)成熟(B)遺傳(C)學習(D)基因

【評論內容】

父母的情緒如何影響給小孩

學者布雷吉士(Bridges)提到新生兒的情緒,除「恬靜」之外,其他的情緒反應則為「雜亂無章的激動狀態」。隨著孩子的身心發展,「雜亂無章的激動狀態」會分化為兩種矛盾的情緒,即為「苦惱」與「興奮」。當新生兒約3-6個月大時,「苦惱」的情緒反應,會分化為「懼怕」、「厭惡」與「憤怒」;約18個月大,再發展為「嫉妒」。

而「興奮」的情緒反應,在新生兒約3個月大時,分化為「愉快」(因飢餓或尿濕等得到照顧與滿足而產生);約6-12個月大時,「愉快」的情緒反應,會發展為「得意」(對物)、「喜愛」(對人);約18個月-24個月大時,再分化為「快樂」。由上可知,新生兒最初的情緒反應是相似的,但因個體成熟與經驗累積的不同,於幼兒的情緒表現上(指頻率與強度方面)會形成個別差異(黃志成、王淑芬,1995)。

四、父母情緒如何影響孩子後天的情緒發展,而又該如何輔導幼兒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除了受到先天的遺傳之外,其情緒也受到後天成熟、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父母是孩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情緒自然會影響小孩最深,

【評論主題】14.依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遊戲發展的順序為何? 甲、規則遊戲 乙、裝扮式遊戲 丙、功能式遊戲(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評論內容】

Piaget(皮亞傑)依認知發展,將兒童遊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功能性遊戲」,屬於無目的、無主題的自發性活動,通常又稱為「感覺遊戲」、「練習遊戲」。第二階段為「象徵性遊戲」,是一種虛構性的、想像性的遊戲,又稱為「戲劇性遊戲」或「想像遊戲」。第三個階段「規則性遊戲」,此階段的遊戲是具有規則性的、共同合作的,例如下棋、打球等。

【評論主題】13.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實驗,幼兒在看到某物品被藏起來後,即使稍後看到它被移往他處,他們仍會在第一次看到物品的地方尋找。這種現象稱為什麼?(A)A 非B 錯誤(A- not-B err

【評論內容】皮亞傑將感知運動階段又分為6個子階段

4 次級循環反映的協調階段

8-12個月視覺和觸覺 - 手-眼協調;圖式(schemes)與意向(intentionality)的協調。這一子階段,主要是發展目的和手段之間的協調能力。擁有了皮亞傑所說的「第一次真正的智力。」此外,這一階段標誌著目標取向的開始,蓄意的分步驟計劃,以完成一個目標。例如在一次明顯藏匿處把物體找到,在其他人把物品當著它面的時候轉移到其他處,它還是會重複在上一個地方找尋,如果找找不到,就放棄。

【評論主題】9.依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幼兒在三至六歲的發展任務和發展危機是什麼?(A)發展任務─努力勤奮,發展危機─自貶自卑(B)發展任務─自我認同,發展危機─自我懷疑(C)發展

【評論內容】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評論主題】6.三歲的小齊很愛哭,想引起王老師的注意,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 行為,並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自我克服愛哭的行為。這是下列哪一種學派的輔導 觀點?(A)伯恩(B. Berne)的交流分析(B

【評論內容】

交流分析法 ( TransactionalAnalysis )

交流分析法,簡稱TA。伯恩認為學者研究行為分析,主要的興趣在於研究與思想、感覺有直接關係的自我行為。每一個人都有三個自我形式:

(1)父母型(Parent)

這種自我的狀態,無論是感覺、思想、行為、講話,都在模仿父母的言行,這種自我意識在養育兒童的時候最為明顯。即使平常不表現出來,父母的影響仍然會成為意識的部份而影響行為。

(2)成人型(Adult)

個人長大後,即會依照過去的經驗衡量周圍的還境,像電腦一樣的思量事情的可行性,這是成人的自我。

(3)兒童型(Child)

每一個在內心都有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的影子。這影子的感覺、思想、行為、講話方式等,恰似某一特定年齡...

【評論主題】6.三歲的小齊很愛哭,想引起王老師的注意,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 行為,並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自我克服愛哭的行為。這是下列哪一種學派的輔導 觀點?(A)伯恩(B. Berne)的交流分析(B

【評論內容】

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吉斯於二十世紀四、五年代在美國所創立的一個心理治療取向,或會被稱為「非指導式治療」、「當事人中心治療法」。與心理分析學派有很大的分別,強調人的正面成長和發展,並且非常著重治療師本身的態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誠(Genuineness)、無條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療的技巧。

【評論主題】6.三歲的小齊很愛哭,想引起王老師的注意,王老師克制自己想回應小齊尋求注意的 行為,並讓小齊知道他有能力自我克服愛哭的行為。這是下列哪一種學派的輔導 觀點?(A)伯恩(B. Berne)的交流分析(B

【評論內容】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主要思想

  阿德勒認為,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體,有自己的獨特目的,尋求人生意義和追求理想,並且是一個與社會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1、追求優越

  阿德勒認為,追求優越是人們行為的根本動力。

  追求優越既是與生俱來的又是後天發展出來的。人在剛出生時,它只是作為潛能。但從5歲開始,則開始確立優越的目標,以帶動心理的發展。他認為,追求優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聯繫的,是對自卑感的補償。

  阿德勒區分了追求優越的兩種不同方法。一種是只追求個人優越,很少關心他人,其行為往往受過度誇張的自卑感驅使。另一種是追求一種優越、完善的社會,使每個人都獲得益處。

  2、自卑與補償

  阿德勒把自卑與補償...

【評論主題】5.下列哪一位學者主張:兒童對自己說的語言有如一種認知的自我引導系統且最後會發展成無聲的內在語言?(A)皮亞傑(J. Piaget)(B)維高斯基(L. S. Vygotsky)(C)佛洛伊德(S.

【評論內容】

皮亞傑和維高斯基兩人都發現到幼兒有私語的現象產生

認知發展方面,皮亞傑採取「自然決定論」的生物學觀點,強調「智力即在於適應」,個體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先從個人到社會的發展方向,並且呈現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幼兒一開始所發出的反複詞、獨語和集體性獨語等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到了具體運思期後,兒童發展出傳遞訊息、要求、命令、發問、回答等等具有溝通性的社會化語言,此時的自我中心語言也就隨之消失。

維高斯基則從文化歷史的觀點來看發展,重視整體社會文化的脈絡,認為個體應從社會往個人的發展方向。幼兒最早的語言基本上是社會性的,但到了某個階段時,也就是年紀較大時,它會分化為對自己說的私語和用來與他人溝通的語言。因此,當兒童將社會性的行為形式轉到個人的內部心理功能方面,像和其他人交談一樣開始跟自己交談時,自我中心語言發生了,隨著兒童的發展,自我中心語言又逐步轉化為內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