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19為題組
⓪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下列問題:
      Uber是一種用App媒合司機和乘客,提供類似計程車服務的企業,換句話說就是高科技野雞車。它在各地造成各式的爭議,引起經濟學家對Uber如何改變運輸產業的好奇心。  
      Judd Cramer和Alan Krueger兩位經濟學教授蒐集美國幾個主要城市的計程車和Uber資料,計算這兩種服務空車的時間和里程,佔他們工作時間的比率。經分析後發現,Uber在所有城市的空車率都低於一般計程車。此外,Uber司機可以用更少的工時維持和計程車一樣的收入。而在Uber加入市場競爭後,計程車的空車率也上升了。  
      而台灣計程車司機們向政府提出的訴求大概有「不公平競爭」、「台灣的計程車已在政府的總量管制範圍限制數量」、「Uber間接讓計程車司機的資源閒置」、「八萬餘個小黃家庭的生計」等幾項論點。  
      關於不公平競爭的論點,計程車司機們說:「Uber不僅『以計程車費率五成左右的收費標準低價搶客』,更加碼推出『車資全面八五折』等優惠活動。對於Uber上述違法低價利誘消費者的行為,公平會至今未有任何處理。」現有法規要求計程車統一價格,或許計程車們認為他們被此法令綁住,無法降價,因此市場競爭不公。不過我們要問,統一定價的規定有道理嗎?為何不規定珍珠奶茶一杯一律收20元?為何法規要限制增進消費者福祉、反應市場供給和需求狀態的降價?
      同樣的,總量管制道理何在?我們從來沒管台灣一天只能賣幾杯珍奶,為什麼就要管台灣有幾台計程車?閒置資源也是類似的道理,我們為什麼不管管巷子口新開的飲料店,間接造成原本那些店家資源的閒置?這些是市場運作和競爭最基本的原理,市場機制透過價格協助,調節供給和需求。在一般的情況下,總量管制和分配的邏輯,往往是限制其他人進入這個行業的藉口。
     最後是八萬小黃家庭的生計。人類的科技自從工業革命之後有劇烈的變革,拜這些新科技所賜,我們的生活,尤其在物質的享受上,有重大的改進。夜讀的人們不必再去路上抓螢火蟲,也不用依靠那微弱的燭光。在增進生產效率的過程中,有許多人面臨失業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創造性破壞」,我們應該做的難道是摒棄這些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我們難道不應該分開來思考,要怎樣協助這些因為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們?還是我們只能放棄增進大家福祉的機會,永遠停留在上古時代的科技,用這樣的方式來保護現在的產業而不止息?改寫自「白經濟」網站 楚門〈要放Uber進來嗎?〉一文:https://talkecon.com/uber/

【題組】18.從經濟學的供需圖形解釋,下列何者是文中所謂「Uber間接讓計程車司機的資源閒置」的理由?
(A)Uber市場的需求線右移,造成Uber供不應求  
(B)Uber市場的供給線左移,造成Uber供不應求
(C)計程車市場的需求線左移,造成計程車供過於求 
(D)計程車市場的供給線右移,造成計程車供過於求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