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何者屬於「詢問原因」的問句?
(A)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B) 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C)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8115
統計:A(209),B(1448),C(121),D(132),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心樺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客人也知道流水和月亮嗎。出自蘇軾〈赤壁賦〉(B)你今日所說的為何與昨日說的話不同呢。出自《世說新語.夙慧(C)如果不損害秦國,還往何處去取得土地?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D)人不是一出生就明白一切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出自韓愈〈師說〉選項(B)中的「何故」意指「什麼原因、為何」,因此可知本句屬於「詢問原因」的問句。

【用戶】陳姿雅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用戶】林心樺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先生說:「您也知道江水流逝和月兒盈虧的道理嗎?江水雖不斷的流去,可是本體卻不曾變動;月兒雖有圓缺,可是本體卻始終不曾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