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元代著有《農書》附錄編入「造活字印書法」為下列何者?
(A)黃道婆
(B)王禎
(C)鮮宇樞
(D)趙孟頫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91983
統計:A(19),B(492),C(124),D(76),E(0)

用户評論

【用戶】Chiao Chiao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繼畢昇膠泥活字版後,印刷技術上的又一重大改進是木活字版的應用。目前為止,最可靠的歷史文獻證明,木活字版為元代科學家王禎所首創。他非常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提倡種植桑、棉,親自參加工具改革的實踐。並在前人經驗基礎之上,撰寫了農學名著《農書》。因為字數較多,遂命工匠按他所創意,製作木活字三萬多個,準備用活字排印。首先於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用這份活字印刷了他所編纂的《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就印製了一百部。遺憾的是,這部古代有明確記載的木活字印本,早已失傳了。 《農書》是否用木活字排印,既不見記載,也沒見傳本。王禎把這次製作活字、排版、印刷的方式方法,寫了詳細的總結,題為“造活字印書法”,于《農書》雕版印本的後面公佈了。是一份古代印刷史上的珍貴文獻。(也就是在木板上刻好字,將每個字鋸成同樣大小的小塊,四面修光,排版時用削好的竹片隔開行列固定木字)王禎除了發明木活字外,還設計了轉輪排字盤和按韻分類存字法,使活字排版的技術與工藝又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用戶】Yen-Ju Tseng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鮮于樞(1246年—1302年),字伯機,薊州(今天津薊縣)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其父與禪師溫日觀友好,父子喜沐浴。元世祖至元年間選為浙東宣慰司經歷,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揚州江南行御史台,為人豪放耿直。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簿,人稱鮮于太常,營室名「困學之齋」,自號困學山民,又號直寄老人。晚年隱居西湖,不問俗事。鮮于樞曾向張天錫學書法[1],草書狂放奔逸,與趙孟頫並稱「二妙」,趙孟頫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張大千亦言:「伯機傳世大字,僅有此卷,仍當以天球河圖視之也。」大德五年作行書《石鼓歌》,今存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卒於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有子鮮于必仁。樞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孫,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爾的斤為妻。

【用戶】朱刺蝟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黃道婆約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五年(西元1245年),卒年不詳。故鄉松江(今上海市郊外)一帶至今還流行的一首民謠:“黃婆,黃婆,教我紡紗,教我織布,兩手織二疋。”

【用戶】朱刺蝟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黃婆哥簡譜XD  123 432 5433  4322  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