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課程設計強調學習者參與社區生活、蒐集社區資源、探索社區議題,以培養學生探究和參與公民社會的能力。此較屬於下列何種主張?
(A)認知主義
(B)行為主義
(C)社會重建主義
(D)理性人文主義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10445
統計:A(92),B(137),C(5439),D(30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重建主義

用户評論

【用戶】koo348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社會重建主義(social reconstructionism)是一種教育的意識形態,把教育當作移轉社會至期待方向的重要方式,強調與社區的合作,以及社區資源的利用。社會重建主義的課程,強調社會的需要優先於個人的需要,而在締造民主社會過程中,教育便是實現此一理想的重要工具。主張以教育作為社會改造的手段者,尚有美國學者康茲(George S. Counts)及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學校敢於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嗎?》一書是社會重建主義發展初期的重要著作,G. S. Counts(1932)在書中針對進步主義的教育理念與學校課程進行了徹底的檢視,嚴峻批判Dewey(杜威)的進步主義哲學與教育理念,刺激人們重新思考學校教育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係,他也在持續的批判...

【用戶】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請問D是什麼?

【用戶】Chan Chih Pin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補《理性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一種基於理性和仁慈的哲學理論的世界觀。作為一種生活哲學,人文主義從仁慈的人性獲得啟示,並通過理性推理來指導。人文主義以理性推理為思想基礎,以仁慈博愛為基本價值觀。個人興趣、尊嚴、思想自由、人與人之間的容忍和無暴力相處等,都是人文主義內涵範疇。除了一般無宗教的人文主義,在各個主要宗教中也有人文主義,在此一般與該宗教信仰和傳統相結合。有些人文主義運認為,人有需參加儀式和規則,並組織一些團體來滿足這種需要。相比唯物主義,人文主義注重人的精神心靈;另一方面,人文主義注重理性。因此,有人文主義者認為,和理性精神相違背的神靈崇拜的宗教精神,並不是人文主義。

【用戶】Chan Chih Pin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注重學生先備能力,並以學生們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點,作為教學發展基礎的是: (A)行為主義 (B)人文主義 (C)認知主義 (D)社會學習主義吳老師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經常在教學中運用心像法、 字鈎法、聯想法、關鍵字法及詩歌韻文法等學習策略,請問偏向 何種學習理論取向? (A)行為主義理論 (B)認知主義理論 (C)人本主義理論 (D)多元智慧理論認知心理學家主張,教導學習策略可促進教學效果,而記憶策略便是學習策略中相當受重視的部分。記憶策略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型:1. 複誦策略:如反覆背誦、抄寫法等;2. 組織策略:如記憶塊、歸類法、分層體系、大綱法等;3. 精進策略:如心像法、聯想法、故事法、首字法、詩歌韻文法、諧音轉換法、位置法、關鍵字法、字鉤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