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 將兩種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放置在一起,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稱之為「對比」手法。下列文句符合此種寫作手法的是:
(A)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C)中國元雜劇裡老旦上場照例都要說一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D)只因年輕,只因一身光燦晶潤的肌膚太完整,你就捨不得碰撞,就害怕受創嗎?
(E)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參考答案

答案:C,E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C)(E)(A)以「先後」與「專攻」等特質,說明求學拜師的理由,「聞道先後」與「術業專攻」並非相反的概念(B)這一句是最後的結論,是一個現狀的描述,其中「不必」指「不一定要」,兩句中的弟子與師雖看似相反位階(教與學),但語意本身並無絕對對比之含意。亦即「弟子可以賢於師、也可以不賢於師;師可以賢於弟子、也可以不賢於弟子」(C)有重開日/無再少年(D)以詰問方式引導年輕人省思,不需要過度害怕受創(E)古之聖人/今之眾人;從師而問焉/恥學於師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E)(A)以「先後」與「專攻」等特質,說明求學拜師的理由,「聞道先後」與「術業專攻」並非相反的概念(B)這一句是最後的結論,是一個現狀的描述,其中「不必」指「不一定要」,兩句中的弟子與師雖看似相反位階(教與學),但語意本身並無絕對對比之含意。亦即「弟子可以賢於師、也可以不賢於師;師可以賢於弟子、也可以不賢於弟子」(C)有重開日/無再少年(D)以詰問方式引導年輕人省思,不需要過度害怕受創(E)古之聖人/今之眾人;從師而問焉/恥學於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