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 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孫光憲《北夢瑣言》)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鄭綮認為自己因曾望登廊廟之上無法得到詩思
(B)鄭綮將詩囊置於驢子背上以至於不能隨手取得
(C)鄭綮認為詩思必須透過詩人於物色交融中形成
(D)鄭綮認為非得冒雪騎驢賞景否則無法得到詩思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71429
統計:A(5),B(1),C(12),D(3),E(0)

用户評論

【用戶】Lai Yung-Chua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典故出自《小橋風雪成詩處》意思是:只有當你騎在驢子背上,經過風雪中的灞橋時,才會有作詩的靈感(物色交融),在這裡(指官場)哪有可能! 因為這個記載,使得「灞橋風雪」在歷代詩人心中的影像,頓時鮮明了起來。而且一副好像經過「灞橋」,非得騎頭驢子不可,否則,哪像個詩人的樣子?(物色交融)網址出處:http://cls.lib.ntu.edu.tw/orig/all_sourcelist.asp?book_id=116&sSource=%A1m%A5_%B9%DA%BA%BE%A8%A5%A1n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0742

【用戶】ˊˇˋฅ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綮ㄑ一ˇ(ㄑ一ㄥˇ)1.細緻的絲織品。《說文解字.糸部》:「綮,致繒(ㄗㄥ)也。」清.段玉裁.注:「凡細膩曰致,今之緻字也。」(致:細膩,通「緻」字)2.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儀仗,即上覆有赤黑色的繒衣套子。通「棨」。如:「綮戟」。綮ㄑ一ㄥˋ筋骨接合處。集韻.去聲.徑韻:「綮,肯綮,筋肉結處也。」莊子.養生主:「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