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20 題:  朋友送了我兩株蘭花,說是「蘭花」並不準確,因為這兩株植物目前只有幾片偌大的綠葉,沒有一朵花或是一個苞。我對朋友說:「我沒種過蘭花,怕養不活它!」朋友勸我別擔心,他說蘭花很好種,隨便擺哪兒,一星期澆一些水就可以了。我問他這會開出如何的花朵,他說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要等花真正開了出來才知道。就這樣,我小心翼翼地捧回了這兩株蘭花,一株放在學校的研究室裡,我為它備了一個漂亮的瓷盆,一張典雅的茶几;另一株,我決定與同事分享,就擺在樓梯轉角的窗邊。 兒時曾經流行過一首歌〈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開,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這首歌曾風靡寶島,街頭巷尾人人能哼上兩句,不僅因為當時由大歌星銀霞小姐主唱,這歌詞可是大學者胡適先生所作的,改編自他早期的白話詩〈希望〉的第一小節。以前我不太喜歡這首歌,不能體會「希望花開早」的心情。我想胡適先生的作品很可能受到《楚辭》的影響,屈原曾說:余既滋(培植)蘭之九畹兮,又樹(種植)蕙之百畝。畦(分壟種植)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希望)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大意是說他栽植了蘭蕙等許多芳草,期待有一日採收這些芬芳的植物,但卻悲哀現實中所有的芳草都為雜草所掩,這象徵了屈原對於楚國政治昏亂與人才凋零的感嘆。而胡適先生則在他的新詩裡加入了「希望」的意象,雖然眼前並沒有花朵,但他期待「滿庭花簇簇」的那一天──胡適先生一生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復興與國家人才的養成,他這首小詩不僅是對蘭花,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再造輝煌,有一份殷切的期許吧。放在研究室的蘭花,經我每日悉心澆水維護,偶爾隔著玻璃給它曬曬太陽,但它不僅沒有結出花苞,反而日漸枯萎,幾個月後,冬去春來,大片的綠葉逐一黃落,最後終於完全凋零。正在感嘆自己的愚拙,忽然想到另一棵為我疏於照顧的蘭花,不知現在下場如何?跑去走廊轉角一看,這棵沒人澆水施肥的「野蘭」,日日在窗口邊忍受寒風冷雨,但它不僅活得好好的,而且欣欣向榮,已冒出長長的紫莖,上面綴了數枚小花苞,正是古詩裡所說:蘭若生春夏。芊蔚(茂盛)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垂結的花朵)冒紫莖。驚喜之餘,正想將此花搬回研究室加意照料,但我忽然明白了,正是因為它在這裡生長,有自然的風雨陽光,所以才有了強韌康莊的生命,密不通風的溫室和我過度的關心,原來才是扼殺蘭花生長的環境。 【徐國能〈野蘭花〉】 引文《楚辭.離騷》翻譯:我已培植了九畹地的蘭花啊,又栽種了百畝的蕙草。分壟種植留夷與揭車啊,還雜植杜衡與芳芷。希望它們枝葉繁茂啊,希望等到哪天有所收穫。就算枯萎了又何必悲傷啊,哀嘆眾多香草都成了荒蕪雜草。 20.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說明合適的是:
(A)引述胡適與屈原的創作,烘托內心對國事的焦慮
(B)詳細敘述胡適〈希望〉改編過程,凸顯對胡適的景仰
(C)結合閱讀經驗與自我生命經驗,顯露人才培育的看法
(D)長篇鋪敘楚國政治昏亂的情境,緬懷屈原以身殉國的壯烈。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C)結合閱讀經驗與自我生命經驗,顯露人才培育的看法詳解:(A)並未烘托對國事的焦慮 (B)僅說明〈蘭花草〉改編自〈希望〉,並未詳細敘述過程 (C)結合〈蘭花草〉(〈希望〉)、《楚辭》的閱讀經驗與自我種植蘭花的經驗,顯露個人對於人才培育的看法 (D)僅暗喻楚國政治昏亂,並未長篇鋪敘,更未敘寫屈原以身殉國的壯烈。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結合閱讀經驗與自我生命經驗,顯露人才培育的看法詳解:(A)並未烘托對國事的焦慮 (B)僅說明〈蘭花草〉改編自〈希望〉,並未詳細敘述過程 (C)結合〈蘭花草〉(〈希望〉)、《楚辭》的閱讀經驗與自我種植蘭花的經驗,顯露個人對於人才培育的看法 (D)僅暗喻楚國政治昏亂,並未長篇鋪敘,更未敘寫屈原以身殉國的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