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 桌上有五個布丁,老師問小明桌上有幾個布丁,小明回答:「1, 2, 3, 4, 5。」老師再問一次,小明還是回答:「1, 2, 3, 4, 5。」請問:小明缺乏對下列哪個原則的了解?
(A) 固定順序原則
(B) 基數原則
(C) 順序無關原則
(D) 一對一對應原則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13757
統計:A(73),B(1538),C(201),D(7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幼兒人格

用户評論

【用戶】Chun-chun Li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在「愛因斯坦不玩識字卡」這本書中提到幼兒數數的五大原則: 1.一對一的對應原則:一件物品對應一個數字「標籤」 每個東西都有一個對應數字,幼兒了解每個東西只能被點名一次, 但是孩子可能是數”1,2,4,6”,而不是”1,2,3,4” 。 2.固定順序原則:數字的既定順序 大人數東西時一定是” 1,2,3,4,5” ,請幼兒數數時他一定會用數字,不會用上”藍色,紅色或黃色” ,但他可能會選取自己鐘愛的數字來數數,例如:”1,8,3,4,7” ,二到四歲的孩子會從大人數東西和自己數東西的經驗中自然而然地學到數數的原則和概念。 3.基本原則:每組物品的數目和最後數到的數字相同 一旦孩子理解固定順序原則, 他們便已準備好接受基本重要原...

【用戶】Chun-chun Li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為什麼不是固定順序原則呢?

【用戶】Sheilan Cheng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幼兒數數的五大原則之順序: 1.一對一的對應原則:一件物品對應一個數字「標籤」2.固定順序原則:數字的既定順序 3.基本原則:每組物品的數目和最後數到的數字相同 4.抽象原則:我會數東西了! 5.無關順序原則:從哪兒開始數都可以

【用戶】Katz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Gelman 和Gallistel(1978)指出幼兒在三歲時就懂得計數實物的概念與原則。這些原則包括:(一)固定順序原則:每次計數時,計數之標記必須遵守同樣的順序(如1.2.3…,或a.b.c…)。(二)一對一原則:計數時要點一個,唸一個數目標記。亦即每一物體應該只有一個數目字與之對應。(三)基數原則:計數後集合中最後一個項目的標記代表此堆項目之數目總數。(四)抽象原則:任何東西皆可拿來數(實物、想像中之事物…)。(五)次序無關原則:集合中的項目無論從哪一個開始數起,並不影響其結果(總數)。TO Chun-chun Lin:為什麼不是固定順序原則?因小明的回答已經有固定順序(1 2 3 4 5)了,故他已經具備固定順序的原則了。而題目問的是小明缺少對哪個原則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