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有關文字發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狂草以唐代張旭、懷素二人聞名
(B)小篆字體特色是整齊、線條與對稱
(C)東晉王羲之以漢隸為基礎,創立草書
(D)清末劉鶚《鐵雲藏龜》一書,是收集甲骨文的書籍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70407
統計:A(108),B(315),C(1037),D(13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書法:大篆、漢隸、小楷

用户評論

【用戶】林心樺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方不如隸書,圓不如篆書,換言之就是楷書的變體,因寫起來像人行路,故稱行書。一般認為行書起於東漢劉德昇,至魏初鍾繇稍變其異,二王造其極,行書乃大行於世。行書寫起來十分方便,能達到赴速應急的目的。歷代有名的行書作品多如恆河沙數,而尤以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為第一書蹟。 行書是日常運用最容易流行的,快速、生動、活潑。他不像草書變化太大,不容易認識,工楷又太難,草率一些,就是行書。所以行書是一種最切實用的書體;但不及楷書工整,也不如草書奔放。可以說,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的快寫與簡化。它以草書用筆的放縱性衝破楷書用筆的嚴謹性,形成楷法、草書融匯一爐的書體。

【用戶】李文和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用戶】Yiju Chen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行書的起源,是由隸書逐漸演化而來的,東漢末年即已流行,至東晉時代,可謂極盛時期,王羲之成為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並被尊為「書聖」

【用戶】林心樺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方不如隸書,圓不如篆書,換言之就是楷書的變體,因寫起來像人行路,故稱行書。一般認為行書起於東漢劉德昇,至魏初鍾繇稍變其異,二王造其極,行書乃大行於世。行書寫起來十分方便,能達到赴速應急的目的。歷代有名的行書作品多如恆河沙數,而尤以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為第一書.....

【用戶】李文和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用戶】Yiju Chen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行書的起源,是由隸書逐漸演化而來的,東漢末年即已流行,至東晉時代,可謂極盛時期,王羲之成為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並被尊為「書聖」

【用戶】李文和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用戶】Yiju Chen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行書的起源,是由隸書逐漸演化而來的,東漢末年即已流行,至東晉時代,可謂極盛時期,王羲之成為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並被尊為「書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