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高雄公司於 20X1 年初分別以 1,800,000 元及 1,600,000 元買入 A、B 二種股票,均指定為備供出售金融資產。20X1 年底 A、B 股票之公允價值分別為 1,960,000 元及1,540,000 元。20X2 年 4 月 30 日,高雄公司以 2,120,000 元出售 A 股票,高雄公司繼續持有 B 股票至 20X2 年底,期末公允價值為 1,500,000 元。20X3 年 4 月 30 日,B 股票的市價上漲,高雄公司以 1,640,000 元出售 B 股票。試作:(不考慮所得稅)
【題組】⑴ 20X1 年度,高雄公司之本期綜合淨利總額及保留盈餘因為投資 A、B 股票而增加或減少之金額分別為多少?(5 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7907
統計:A(53),B(26),C(23),D(10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人格測驗、第五級領導-柯林思(J. Collins)、信度

用户評論

【用戶】Mago Yeh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是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採強迫選擇題型式不是有效解決方式?

【用戶】Wu Meng Tsun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強迫選擇題型是提供二個或二個以上具有相等吸引力或沒有吸引力的題目,例如愛德華斯個人興趣量表(EPPS):  A: 當我失敗了時,我會感到喪氣  B: 在大眾面前說話時,我會感到緊張資料來源: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439頁

【用戶】Winning Hue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反應偏差是個人在回答試題時所用的方法或模式。這類方法或模式足以影響考試或測驗的效度,自然也不足代表個人的知識或能力。 對反應偏差的研究,由美國測驗及統計學家克隆巴哈(L.J. Cronbach, 1916~)於一九四○年代開始檢查成就測驗時,發現「漏答」不能確知是非題答案者,得分低於「猜答」者,此種情形見於答對即計分的方式中。在倒扣的計分方式中,而「是非」與「正誤」的題目不等時,便不知如何選擇。在其後續的研究中,克氏發現有些受試者習慣於答「是」,有些則否,即各人的選擇模式殊異,不過能力低者「猜答」的較多。此後又發現在人格測驗和有社會期望性的測驗,反應偏差最常出現。即使將測驗的信度與效度提高至最高標準,反應偏差依然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