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順治間,滕、峰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邑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複叛也。後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偽,反復相苦,煩有司稽籍焉。適官署多狐,宰有女為所惑,聘術士來,符捉入瓶,將熾以火。狐在瓶內大呼曰:「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 (《聊齋誌異‧盜戶》)
【題組】下列選項中的敘述,最符合文意?
(A)盜戶因為想取得訴訟勝算,故訴訟時,多先陳上戶籍證明
(B)文中以盜戶形容狐為虎作倀,威脅官府,魅惑良民的情況
(C)官府對爭訟的雙方,一定問明是非曲直,以示公正無私
(D)對盜戶的招安優撫,實即反映出官府的腐敗昏聵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82759
統計:A(5),B(24),C(8),D(9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時候年齡代稱

用户評論

【用戶】陳姿雅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清朝順治年間,在山東省滕縣和嶧縣一帶,十個人中有七個人是盜匪,多到官員不敢捉拿。後來盜匪被招撫了,縣令把他們的戶籍另外編成盜戶,凡是遇到盜戶跟一般人起爭執,就扭曲自己的本意而討好、褊袒他們,這是因為害怕他們又再叛亂鬧事。如此一來,後來來打官司的人,每每冒稱自己是盜戶,而冤家則是極力地攻擊他是假冒的。每次在公堂上,雙方就事情詳細陳述時,對於其中的是非曲直,暫且擱置一旁不去分辨,而先就誰是盜戶的真假,反覆的相互為難,還得麻煩官吏稽查戶籍。有次剛好遇到官署鬧狐患,縣令的女兒被狐狸精所迷惑,於是就請來會法術的人,用符咒將狐狸精捉入瓶子裡,將要用火燒死。這時,狐狸在瓶子裡大叫說:「我是盜戶呀!」聽到的人沒有不暗中偷笑的。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sincos-heart/article?mid=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