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 9. 俯「瞰」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54768
統計:A(186),B(54),C(30),D(50),E(0)

用户評論

【用戶】An-chin Chien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1.傅來福(J.H. Flavell)在1967年首先使用「後設認知」,認為是個人對認知活動的理解、意識與監控的歷程。2.布朗(A.L. Brown)在1976年至1978年均將後設認知界定為個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調整及理解的歷程,認為「後設認知」分為靜態知識與策略知識兩種。所謂靜態知識是指認知活動中可以用動作或口語表達的知識。所謂策略知識是指個人所採取的一連串修正認知活動的步驟和程序,其中包括計畫、預測、猜測及監控等四項活動。計畫是指了解認知活動中進行的前後順序。預測指評估認知的可能結果與狀態。猜測是指根據預測,建立假設,預設解答。監控是指了解個人在認知活動中進行的狀況及性質。http://tw.myblog.yahoo.com/yyy888-888/article?mid=4622&next=4621&l=f&fid=38

【用戶】kk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一、弗拉維爾(Flavell)的觀點: 他認為後設認知包括三方面的認知(張春興,民80) (一)、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1、知人的知識-認識自己,了解別人,所謂「知己知彼」是也。2、知事的知識-對事務難易之判斷,以及對事理對錯之辨別的知識。3、知術的知識-有隨機應變,採適當方法去處理問題的知識。 (二)、後設認知經驗(metacognitive experience ): 是一種知之後的經驗感,亦即所謂「心得」或「教訓」。從成功的經驗獲有心得者,與從失敗的經驗獲得教訓者,都是後設認知經驗。 後設認知經驗與後設認知知識之區別,主要是前者偏重在個人從失敗經驗中獲得的知識。此種知識理性中帶有感情...

【用戶】kk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5.下列哪一個現象最貼近Flavell後設認知模式中的「後設認知的經驗」? (A) 曾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想三次今天到底有沒有做錯什麼事。 (B) 孟子在媽媽搬了三次家後,終於領悟了母親的用心,從此奮發向上。 (C) 李老師在教學時,常能在當下察覺並檢視所使用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 (D) 陳老師能以最簡單的例子將複雜的理論說明,讓學生明白。 答案:C 教甄◆課程與教學- 99年 - 099年 臺東縣99學年度國民小學代理教師#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