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0. 「郢書燕說」形容
(A)古書文字有脫誤
(B)古書不可盡信
(C)古書很多穿鑿附會
(D)古書很難考證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02885
統計:A(62),B(10),C(334),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Jayson Liu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魯魚亥豕:古書文字有脫誤

【用戶】鄭雅方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郢書燕說故事:春秋戰國時代, 有位楚都的郢人想寄封信給燕國宰相, 因為天色已晚, 光線昏暗,便令身旁書僮說:「 舉高燭光。」 可是, 他卻無意里將這句「舉燭」 給寫到信中, 而不自知, 信就如此寄到燕國去。 接到信的燕國宰相, 見到文中 「舉燭」 二字,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靈光一閃,若有所悟地說:「 太妙了, 這正是治理國家的奧妙啊!」 「所謂‘舉燭’, 就是尊崇光明; 尊崇光明, 便是禮敬賢者, 這大概就是郢人暗指的意義吧!」   隔天, 宰相晉見燕王一并陳述郢人的暗喻。 燕王也欣然贊同這種見解, 便積極去招致天下賢才智者,以輔佐朝政, 燕國也就漸漸步上正軌。 解釋◆郢,古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書,寫。燕...

【用戶】Aco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1. 郢書燕說 注音一式 |ㄥˇ ㄕㄨ |ㄢ ㄕㄨㄛ 漢語拼音 y n  sh  y n shu注音二式 y ng sh  y n shu 郢人在給燕相的信中誤寫「舉燭」二字,而燕相則解釋尚明、任賢之義。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比喻穿鑿附會,扭曲原意。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濼陽消夏錄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書燕說,固未為無益。」亦作「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