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呂氏春秋.察微》)子貢「救人」,但孔子認為子貢做錯了,是因為子貢:
(A)沽名釣譽
(B)破壞制度
(C)誇耀財富
(D)貪得無厭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76518
統計:A(178),B(2165),C(83),D(4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人名(代稱)

用户評論

【用戶】陳碧玲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白話解釋: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回國後就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不接收國家賠償金。孔子說:「你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再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接收了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子貢贖人」用自己的錢做了一件好事,本應該被樹為道德典範,夫子為何反而要批評他?因子貢的錯誤在於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使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出處 http://zenpower.pixnet.net/blog/post/23618784

【用戶】章良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48、對於子貢贖人而不取金的作法,孔子的態度是: (A)嚴厲斥責 (B)頗表讚許 (C)不以為然 (D)不置可否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沽名釣譽】【貪得無厭】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題組】48、對於子貢贖人而不取金的作法,孔子的態度是: (A)嚴厲斥責 (B)頗表讚許 (C)不以為然 (D)不置可否普考◆國文(無公文)- 91 年 - 91~ 95年 公務人員普通考試 [各類科] [國文]#6243答案:C 難度:適中【題組】49、對於子路拯溺取牛之事,孔子的態度是: (A)嚴厲斥責 (B)頗表讚許 (C)不以為然 (D)不置可否普考◆國文(無公文)- 91 年 - 91~ 95年 公務人員普通考試 [各類科] [國文]#6243答案:B 難度:簡單【題組】50、根據本文敘述,孔子對於子貢贖人、子路拯溺兩件事情的態度,與下列選項何者相近? (A)精益求精 (B)吹毛求疵 (C)慎謀能斷 (D)見微知著普考◆國文(無公文)- 91 年 - 91~ 95年 公務人員普通考試 [各類科]...

【用戶】陳碧玲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白話解釋: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回國後就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不接收國家賠償金。孔子說:「你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再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接收了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而你不肯拿回你.....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呂氏春秋.察微》)子貢「救人」,但孔子認為子貢做錯了,是因為子貢: (A)沽名釣譽(B)破壞制度(C)誇耀財富(D)貪得無厭~解析 :一、原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 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二、翻譯 :       魯...

【用戶】章良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48、對於子貢贖人而不取金的作法,孔子的態度是: (A)嚴厲斥責 (B)頗表讚許 (C)不以為然 (D)不置可否

【用戶】陳碧玲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白話解釋: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回國後就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不接收國家賠償金。孔子說:「你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再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接收了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而你不肯拿回你.....看完整詳解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呂氏春秋.察微》)子貢「救人」,但孔子認為子貢做錯了,是因為子貢: (A)沽名釣譽(B)破壞制度(C)誇耀財富(D)貪得無厭~解析 :一、原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 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二、翻譯 :       魯...

【用戶】章良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48、對於子貢贖人而不取金的作法,孔子的態度是: (A)嚴厲斥責 (B)頗表讚許 (C)不以為然 (D)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