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元代畫家中其繪畫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是誰呢?
(A)倪瓚
(B)王蒙
(C)黃公望
(D)趙孟頫。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809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Dietary Zu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趙孟頫﹝Zhao Meng Fu﹞﹝1254 ~ 1322﹞  在中國歷代書法大家中,以唐代歐陽詢、虞世南及元代趙孟頫最負盛名,但若以藝術成就而言,趙孟頫的多才多藝又使他的名氣更勝一籌。他以書法之筆來繪畫,追求筆墨合一的風潮時尚,使元代的山水畫起了重要的變化,也將中國傳統山水畫帶進另一新的境界。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原本為宋朝的貴族,後來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成為元朝大官。他是個十分有才氣的書畫家,山水、人物、馬、花竹和書法樣樣精通。  在繪畫的理論上,趙孟頫在《松雪儒集》中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書畫同源」意指書法及繪畫的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另一層涵義則為透過筆墨的韻味來表現畫家學養、品格操守及感情思想,因此優秀的書畫作品皆能反映出書畫家的內在修養。這種特殊的理論使得文人畫家更加有意識地去追求筆墨的情趣,進而豐富和發展了山水畫的表現方法,並創造了個人風格的多樣化。  此外,趙孟頫反對用筆纖細、色彩濃厚、風格柔媚的南宋院體畫風,他提倡「存古意」,力求追唐、五代、北宋遺風,並於創作過程中身體力行。著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皆受到他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趙孟頫的書畫作品流失比較嚴重,許多海外大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趙孟頫*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原本為宋朝的貴族,後來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成為元朝大官。他是個十分有才氣的書畫家,山水、人物、馬、花竹和書法樣樣精通。* 以書法之筆來繪畫,追求筆墨合一的風潮時尚,使元代的山水畫起了重要的變化,也將中國傳統山水畫帶進另一新的境界。* 繪畫:《松雪儒集》中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書畫同源」:書法及繪畫的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另一層涵義則為透過筆墨的韻味來表現畫家學養、品格操守及感情思想,因此優秀的書畫作品皆能反映出書畫家的內在修養。這種特殊的理論使得文人畫家更加有意識地去追求筆墨的情趣,進而豐富和發展了山水畫的表現方法,並創造了個人風格的多樣化。* 「存古意」:反對用筆纖細、色彩濃厚、風格柔媚的南宋院體畫風,力求追唐、五代、北宋遺風,並於創作過程中身體力行。《鵲華秋色圖》。此圖描繪秋天景色,地平線上矗立著現今山東省境內兩座山,右方是雙峰突起,陡峭的華不注山,而左方平緩圓平頂的即為鵲山,兩山之間是平坦的原野,散落著數間茅舍,河灘上還有張網的漁人。兩座山峰主要是以深藍色為主,與洲渚的淺淡和樹葉深淺不一的青色,成為同色系的變化,而斜坡和淺水邊則以暖色系來形成互補,這樣的色調運用的相當洽當。觀看此圖,會有平靜、淡泊之感,不像宋代的繪畫作品那樣追求形似和質感,而是以瀟灑、鬆動、乾溼相間之筆寫出,別有一番清幽淡遠的韻味。《浴馬圖卷》講求表達畫家的思想與內涵,乃是藉由千里馬的不得志,只能充作皇家禁苑點綴太平的寵物,來抒寫自己被元廷牽住、不得重用的尷尬處境。墨竹:則表白自己的清高。山水畫含有寄趣林泉、向往自由的情感。除了使畫面寄托更多的思想,他還含蓄地題詞作跋,將文人畫的表現形式推向新的高峰,書卷氣更為濃郁。* 趙孟頻雖極力提倡以書畫同源和存古意,但他並沒有忘記觀察對象,師法自然,也正是這樣細微、深入的觀察,使他在中國繪畫史上佔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皆受到他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

【用戶】教甄衝衝衝!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趙孟頫在繪畫上有兩個著名的主張:一是「古意」;二是「書畫本來同」的書意化主張。這兩個主張在後來逐漸成為了文人畫的審美旨趣,和主要的創作手法。*「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敷色濃艷,便自以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吾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引自《清河書畫舫》趙孟頫 / 紅衣羅漢圖卷 / 遼寧博物館藏《紅衣羅漢圖》畫上自提該畫有「粗又古意」使之成為趙孟頫古意說的代表作品趙孟頫 / 秀石疏林圖卷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秀石疏林圖》題跋書畫同筆同法的道理並非趙孟頫的獨創,從王微以來,多有闡發,唐張彥遠也說過「公畫者多善書」。在中國繪畫筆法追求中,追求筆墨自身審美意味的潮流,逐漸從書法滲透到繪畫,而趙孟頫,成功地將書法的筆墨語言引入到繪畫的造型中。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4bv29j.html*書法與繪畫的工具皆為筆墨,同樣講求毛筆性能之創造性運用,和墨色的靈活多變的表現,亦即二者同樣追求意趣。元代趙孟頫曾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分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即說明了書法、繪畫技法的相通性,及其根本趣味的相同。

【用戶】Dietary Zu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趙孟頫﹝Zhao Meng Fu﹞﹝1254 ~ 1322﹞  在中國歷代書法大家中,以唐代歐陽詢、虞世南及元代趙孟頫最負盛名,但若以藝術成就而言,趙孟頫的多才多藝又使他的名氣更勝一籌。他以書法之筆來繪畫,追求筆墨合一的風潮時尚,使元代的山水畫起了重要的變化,也將中國傳統山水畫帶進另一新的境界。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原本為宋朝的貴族,後來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成為元朝大官。他是個十分有才氣的書畫家,山水、人物、馬、花竹和書法樣樣精通。  在繪畫的理論上,趙孟頫在《松雪儒集》中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書畫同源」意指書法及繪畫的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另一層涵義則為透過筆墨的韻味來表現畫家學養、品格操守及感情思想,因此優秀的書畫作品皆能反映出書畫家的內在修養。這種特殊的理論使得文人畫家更加有意識地去追求筆墨的情趣,進而豐富和發展了山水畫的表現方法,並創造了個人風格的多樣化。  此外,趙孟頫反對用筆纖細、色彩濃厚、風格柔媚的南宋院體畫風,他提倡「存古意」,力求追唐、五代、北宋遺風,並於創作過程中身體力行。著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皆受到他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趙孟頫的書畫作品流失比較嚴重,許多海外大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趙孟頫*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原本為宋朝的貴族,後來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成為元朝大官。他是個十分有才氣的書畫家,山水、人物、馬、花竹和書法樣樣精通。* 以書法之筆來繪畫,追求筆墨合一的風潮時尚,使元代的山水畫起了重要的變化,也將中國傳統山水畫帶進另一新的境界。* 繪畫:《松雪儒集》中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書畫同源」:書法及繪畫的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另一層涵義則為透過筆墨的韻味來表現畫家學養、品格操守及感情思想,因此優秀的書畫作品皆能反映出書畫家的內在修養。這種特殊的理論使得文人畫家更加有意識地去追求筆墨的情趣,進而豐富和發展了山水畫的表現方法,並創造了個人風格的多樣化。* 「存古意」:反對用筆纖細、色彩濃厚、風格柔媚的南宋院體畫風,力求追唐、五代、北宋遺風,並於創作過程中身體力行。《鵲華秋色圖》。此圖描繪秋天景色,地平線上矗立著現今山東省境內兩座山,右方是雙峰突起,陡峭的華不注山,而左方平緩圓平頂的即為鵲山,兩山之間是平坦的原野,散落著數間茅舍,河灘上還有張網的漁人。兩座山峰主要是以深藍色為主,與洲渚的淺淡和樹葉深淺不一的青色,成為同色系的變化,而斜坡和淺水邊則以暖色系來形成互補,這樣的色調運用的相當洽當。觀看此圖,會有平靜、淡泊之感,不像宋代的繪畫作品那樣追求形似和質感,而是以瀟灑、鬆動、乾溼相間之筆寫出,別有一番清幽淡遠的韻味。《浴馬圖卷》講求表達畫家的思想與內涵,乃是藉由千里馬的不得志,只能充作皇家禁苑點綴太平的寵物,來抒寫自己被元廷牽住、不得重用的尷尬處境。墨竹:則表白自己的清高。山水畫含有寄趣林泉、向往自由的情感。除了使畫面寄托更多的思想,他還含蓄地題詞作跋,將文人畫的表現形式推向新的高峰,書卷氣更為濃郁。* 趙孟頻雖極力提倡以書畫同源和存古意,但他並沒有忘記觀察對象,師法自然,也正是這樣細微、深入的觀察,使他在中國繪畫史上佔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皆受到他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

【用戶】教甄衝衝衝!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趙孟頫在繪畫上有兩個著名的主張:一是「古意」;二是「書畫本來同」的書意化主張。這兩個主張在後來逐漸成為了文人畫的審美旨趣,和主要的創作手法。*「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敷色濃艷,便自以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吾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引自《清河書畫舫》趙孟頫 / 紅衣羅漢圖卷 / 遼寧博物館藏《紅衣羅漢圖》畫上自提該畫有「粗又古意」使之成為趙孟頫古意說的代表作品趙孟頫 / 秀石疏林圖卷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秀石疏林圖》題跋書畫同筆同法的道理並非趙孟頫的獨創,從王微以來,多有闡發,唐張彥遠也說過「公畫者多善書」。在中國繪畫筆法追求中,追求筆墨自身審美意味的潮流,逐漸從書法滲透到繪畫,而趙孟頫,成功地將書法的筆墨語言引入到繪畫的造型中。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4bv29j.html*書法與繪畫的工具皆為筆墨,同樣講求毛筆性能之創造性運用,和墨色的靈活多變的表現,亦即二者同樣追求意趣。元代趙孟頫曾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分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即說明了書法、繪畫技法的相通性,及其根本趣味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