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 從經濟之觀點,下列何者並非矯正外部不經濟的適當方法?
(A)生產課稅
(B)減產補貼
(C)管制生產
(D)禁止生產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09955
統計:A(8),B(15),C(3),D(179),E(0)

用户評論

【用戶】需努力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處理外部不經濟有以下幾點對策:  第一是使用稅收和補貼。對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國家可以徵稅,其稅收的數量應該等於該企業給社會其它成員造成的損失,從而使該企業的私人成本恰好等於社會成本。  第二是通過企業合併。例如,一個企業的生產影響到另外一個企業,且這種影響是負的(外部不經濟),則第一個企業的生產就會超過社會最優水平。但是,如果把這兩個企業合併為一個企業,則此時的外部影響就“消失”了,即被“內部化”了。合併後的單個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將使自己的生產確定在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水平上。由於此時不存在外部影響,故合併企業的成本和收益就等於社會的成本和收益。於是資源配置達到了最優。  第三是“明確財產權”。在許多情況下,外部影響的存在之所以導致資源配置失當,是因為財產權不明確。所謂財產權,是通過法律界定和維護的人們對財產的權力。它描述了個人或企業使用其財產的方式。如果這種財產權是完全確定的並得到充分的保障,外部的負影響就可能不會發生。資料來源:MBA智庫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