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22 為題組,請閱讀文章後,回答問題
       他日,徵入見,言於上曰:「臣聞君臣同體,宜相與盡誠;若上下俱存形跡,則國之興喪尚未可知,臣不敢奉召。」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願使臣為良臣,勿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異乎?」對曰:「稷、契、皋陶,君臣協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龍絳、比干,面折廷爭,身誅國亡,所謂忠臣。」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九二
【題組】21. 以下關於本段文章的解讀,錯誤的選項是?
(A)魏徵認為君臣同心,應以誠相待
(B)若上下避嫌相防,則國家法治、政治廉明
(C)唐太宗能接受魏徵諫言,虛心納下
(D)魏徵希望唐太宗能讓自己成為良臣,上下一心。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8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112年已上岸,再接再厲

【年級】博二下

【評論內容】翻譯:有一天,魏徵入宮朝見唐太宗,對他說:「臣聽說君主和臣下好比手足同體,彼此之間要真誠相待(A);如果君臣上下都只注意這小節,那麼國家是興是衰,還不能知道,臣不敢接受皇上這個命令。(B)」太宗霍然醒悟地說:「我已經後悔了。(C)」魏徵再次叩拜說:「臣有幸能為陛下盡力,希望讓臣成為良臣(D),不做忠臣。」太宗說:「良臣和忠臣有什麼差別嗎?」魏徵回答說:「后稷、契、皋陶,他們與君主同心協力,共同享受尊貴榮耀,這就是所謂良臣。龍逄、比干,在朝廷直諫,當面指出帝王的過失,自己被殺,而國家也滅亡了,這就是所謂忠臣。」(B) 若上下避嫌相防,則國家法治、政治廉明。 >若上下俱存形跡,則國之興喪尚未可知,臣不敢奉召。

【用戶】112年已上岸,再接再厲

【年級】博二下

【評論內容】翻譯:有一天,魏徵入宮朝見唐太宗,對他說:「臣聽說君主和臣下好比手足同體,彼此之間要真誠相待(A);如果君臣上下都只注意這小節,那麼國家是興是衰,還不能知道,臣不敢接受皇上這個命令。(B)」太宗霍然醒悟地說:「我已經後悔了。(C)」魏徵再次叩拜說:「臣有幸能為陛下盡力,希望讓臣成為良臣(D),不做忠臣。」太宗說:「良臣和忠臣有什麼差別嗎?」魏徵回答說:「后稷、契、皋陶,他們與君主同心協力,共同享受尊貴榮耀,這就是所謂良臣。龍逄、比干,在朝廷直諫,當面指出帝王的過失,自己被殺,而國家也滅亡了,這就是所謂忠臣。」(B) 若上下避嫌相防,則國家法治、政治廉明。 >若上下俱存形跡,則國之興喪尚未可知,臣不敢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