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請閱讀下列短文,並回答第17-19題 賈島是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常常為了醞釀佳句而日夜苦思,「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正道出他辛苦的創作歷程。有一年賈島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傳說某日他去拜訪住在城外的好友,到了友人家已經夜深人靜,敲門聲驚醒樹上沉睡的鳥兒,此時他抬頭望見皎潔的月光,於是詩興大發,就把眼前的情境寫成一首詩,詩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讓賈島在回家的路上反覆思索,到底是用「敲」字好還是「推」字好,許久仍拿不定主意。他一邊想著,手還一下做著推門的姿勢,一下做著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地進了城內,忘記自己正騎著驢子走在大街上。擔任京城首長的韓愈恰巧經過這裡,賈島只顧思考,沒有迴避迎面而來的官轎隊伍,於是被士卒推下驢子,把他帶到韓愈面前,賈島此時才猛然清醒。韓愈問明緣由後,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非常敬佩他的寫詩態度,並吟誦賈島詩句,認為此處用「敲」字較佳,之後還邀請賈島回到府裡談論詩藝,兩人因此成了好友。(節選自翰林閱讀饗宴)
【題組】17.從這個故事衍生出「推敲」這個生活中的常用詞。請問下列何人的用法錯誤?
(A)寫文章時,我們應該反覆修改,仔細「推敲」字句
(B)為了澈底弄明白對方的意思,她反覆「推敲」對方所說的話
(C)經過偵查員反覆「推敲」,終於找出了嫌疑人談話中的漏洞
(D)經過不斷的「推敲」雕琢,工匠終於完成這件藝術品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