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9 題至第 10 題今之君子之在勢者,輒曰天下無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而翻謝曰無才,謂之不誣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義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則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非特處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與有責焉者也。有國家者,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惴惴乎謹其心之所嚮,恐一不當,而壞風俗而賊人才。循是為之,數十年之後,萬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題組】9 有地位、掌大權者常說天下無才,但作者認為無才的原因其實是:
(A)管理策略不當,人才容易流失
(B)篩選機制嚴苛,人才不易出頭
(C)君主器量狹隘,不善拔擢人才
(D)不能移風易俗,造就當代人才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35729
統計:A(69),B(78),C(218),D(637),E(0)

用户評論

【用戶】品萱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翻譯:現在有地位、掌大權的人,往往說:「天下沒有人才。」他自己站在顯赫的地位,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移風易俗,造就當代的人才,反而推辭說沒有人才;說他不是自欺欺人,可以嗎?不行的!  只有十戶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義的君子,他的智慧能力足以改變十個人,就一定能選拔十人中的優異者,把他造就成人才;如果他的智慧能力能夠改變一百個人,就一定能選拔一百人之中的優異者,把他造就成人才。然而移風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並非僅僅是身居顯貴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職的人,都有責任參與此事。  主宰國家行政的人如果採取我的主張並且身體力行,就會謹慎選擇能共同維護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採取我的主張並且身體力行,就會認真小心謹慎自己的志向,擔心稍有閃失,就會敗壞風俗,傷害人才。照這方法去做,幾十年以後,或許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收到成效吧!這就不是我所能預見的了。

【用戶】Hu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曾國藩-原才  今之君子之在勢者,輒曰天下無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而翻謝曰無才,謂之不誣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義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 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則轉移習俗, 而陶鑄一世之人,非特處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與有責焉者也。  有國家者,得吾說 而存之,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惴惴乎謹其心之所嚮,恐一不當, 而壞風俗而賊人才。循是為之,數十年之後,萬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用戶】Candy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結尾這句「照這方法去做,幾十年以後,或許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收到成效吧!這就不是我所能預見的了。」一講完,誰還想要用這個方法????? 不但要等幾十年、還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收到成效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