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4. 社會學大師派森思(T.Parsons)在晚期學術生涯上發展了重要的 AGIL 模型(AGIL model),其中的 A 指的是哪種功能?(A)統整(Assessment) (B)適應(Adap

【評論內容】社會學大師派森深思在晚期學術生涯上發展了重要的AGIL模型(AGILmodel),這個模型最早出現在《經濟與社會》(Economy and Society, 1966[1956])中,

【評論主題】從薛爾曼(R. Selman)的友誼階段論來看,下列那個例子,會最接近處在「單向協助」階段兒童的想法?(A) 他是我的朋友,因為我們的家住得很近。(B) 他不再是我的朋友,因為我要借橡皮擦時,他不借我

【評論內容】友誼發展階段論暫時性玩伴(3-7歲):友誼的建立主要考量為利益(他跟我一起玩,不會打我)單方協助(5-9歲):好朋友是要能滿足我的需求且能知其好惡(我不和他好了,因為他不借我戰車)雙向合作(6-12歲):公平氣氛下的合作,瞭解友誼是雙向的付出與獲得,但仍沒有永遠的朋友,即仍無共患難關係(我無聊的時候,他會陪我玩,在他無聊的時候,我也會陪他)親密互享(9-15歲):親密與相互分享,對朋友的獨占性加強,承諾是有意義的,女孩發展出親密的友誼(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願意告訴他秘密)自主相互依賴(12歲以上):為了彼此依賴及自主相互尊重對方的需求(這次他不能幫我,我相信他一定有不得已的原因)

【評論主題】下列有關「合作學習法」的說明,何者正確?(A)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會設定學生各自的基本分數,以計算個人進步分數。(B) 重視團體的績效,但不重視個人績效,以強調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評論內容】

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由艾洛森(Elliot Aronson)所發展,

適用於社會、文學或教具概念性之學科領域。在拼圖法第二代中,

將學生分派到異質小組中,並分配每人一小單元或一章節進行研究,

而後提供一"專家單",不同小組中研究相同主題者,再組成一個專家小組討論共同主題,

經討論後,每個專家回到原小組中介紹自己研究所得。最後的小考,內容涵蓋各主題,

故每個專家都有責任指導小組同學精熟學習內容,依據小考得分再匯整成小組得分。

拼圖法第二代是由原始拼圖法結合其他小組學習方法所發展出來的,

其主要差別在於拼圖法中每位專家部分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單元,

而拼圖法第二代則整合這些獨立單元,並增加閱讀時間。

拼圖法第二代之典型順序如下:

1...

【評論主題】依據蓋聶 (R. M. Gagné) 的觀點,教師明確教導新單元的學習目標可以引發學生何種內在歷程?(A) 形成期望 (B) 感應接收 (C) 產生回應 (D) 增強作用

【評論內容】最佳解!Jessica Min 小五上 (2011/07/08 14:20):讚88人讚!不推

根據Gagne的教學理論,將學習者內在學習歷程分為九個階段;內在學習歷程與其相對應的外在教學活動簡述如下:

內在學習歷程

外在教學事件

活動實例

1.注意力警覺

引起注意

使用突然的刺激(提出問題、使用媒體等)

2.期望

告知學生學習目標

告知學生在學習後能做什麼

3.檢索至工作記憶

喚起舊知識

要學生回想過去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4.選擇性知覺

呈現學習教材

顯示具有明顯特徵的內容

5.語意編碼

提供學習輔導

提出有意義的組織架構

6.反應

引發行為表現

要求學生參與討論

7.增強

提供回饋

給予訊息性回饋

8.線索恢復

評量行為表現

評量學生表現

9.類化

加強學習保留與遷移

設計類似情境做學習或復習本單...

【評論主題】強調個體出生後每個階段都背負有社會期待和要求的學者為何人?甲 哈維哈斯特 (Havighurst) 乙 維果斯基 (Vygotsky) 丙 皮亞傑(Piaget) 丁 艾力克森(Erikson)(A)

【評論內容】

赫威斯特(Havighurst)發展任務(Developent Task):

       意指個 體在年齡上成熟到何種水準,在心智能力上理應與之配合,亦發展到應有的水準,如此為發展順利,以後仍可順利發展下去;若年齡已屆,而心智發展臻於應具水準者,是為發展障礙,以後發展將益形困難。

一、 兒童期(國小)的發展任務:

(1)能夠表現體操活動中的動作技巧。

(2) 能與同儕遊伴相處。

(3) 能扮演適度性別角色。

(4) 學到基本的讀、寫、算能力。 

(5)了解自己是成長的個體。 

(6) 建立自己的道德觀念與價值標準。 

(7) 開始有獨立傾向。 

(8) 漸具民主傾向的社會態度。

 

二、 青年期(國中、高中)的發展任務:

(1) 身體器官與情緒表達趨於成熟。

(2) 能與同儕中異性相...

【評論主題】學校所實施的班會、週會及社團活動,可稱為:(A)潛在課程 (B)正式課程 (C)經驗課程 (D)聯課活動。

【評論內容】聯課活動(Co-curricular Activity),是指與課內教學相配合的課外活動;即教室外的活動,應當和教室內的教學活動相配合,而且和教室內的教學同樣重要。聯課活動舊稱課外活動(Extra Curricular Activity),其意為正課以外的各種學習活動。不過學校的學習活動,原來是整個的,自不能有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之分。因此,後人就改稱半課活動(Semi Curricular Activity),即一半屬於課程或近似課程的活動。這個名詞仍不恰當,所以近來改稱為聯課活動。民國五十一年國民學校課程標準中,將聯課活動正式列為課程,每周八十分鐘,稱為團體活動,以示重視此項活動。聯課活動教育的目標,大致有下列各項:一、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