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62. 每個孩子會因出生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理位置,即使是同一個家庭,其 成長的環境也不同,試問此一出生序(Birth order)概念是下列哪一位心理 學家的論點?(A)A. Adler(B)S.

【評論內容】

阿德勒學派認為家庭關係如同「星座」:父母是日月,子女是小星星,父母、親子、手足間的互動構成獨特的家庭環境與氣氛;特別強調手足關係及個人出生序的心理地位(長子-次子-中間子女-老么-獨子),將塑造不同的人格特質,個人生活型態與人際互動皆由早年家庭互動經驗學習而來。

【評論主題】7.以下四個風格,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甲、達達派乙、歐爾飛派丙、包浩斯丁、未來派(A)丁甲乙丙(B)甲乙丁丙(C)乙丁甲丙(D)丁乙甲丙。

【評論內容】奧費主義(Orphisme) 背景: 在1912年,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繪製了一系列命名為「窗戶」(Fenêtres)的油畫作品,他頌揚色彩與運動:「.... 我有這樣的繪畫概念:僅技巧性的依靠色彩、對比,卻能在時間條件下一剎那間自行發展並同步即時感受到。.... 我使用色彩猶如人們以賦格(fugue)表現音樂一般。」 畫家較喜歡以同步主義(Simultanisme)所牽涉的是色彩的同時對比的定律(參考「新印象主義」)。奧費主義吸收了分析式立體派,但卻揚棄靜力和單色的效果。 在1913年,成為正式的運動於獨立沙龍展中,它連結了一些沒有什麼背景的不同畫家,像庫普卡(Kupka),畢卡比亞(Picabia),勒澤(F. Léger),康丁斯基(Kandisky)等。事實上...

【評論主題】8. 從設計與現代美術的發展來看,在上個世紀中暨追求新的造型理論,嘗試細分化造型要素,也同時曾任教於德國包浩斯的藝術家,除了莫霍里.那基(Nagy, M.)和康丁斯基(Kandisky, W.)之外還

【評論內容】

包浩斯是一所設計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於德國成立。這個名字的字面義是「建築之家」(house of building)。它的創立者,建築師華特‧葛羅培(Walter Gropius),希望在設計上和教育上都能與過去一刀兩斷。他聘請才華出眾的老師來包浩斯任教,這些老師則為該校吸引到第一流的學生。包浩斯的目標是:以適合機器世紀的素樸風格取代維多利亞時代的設計。包浩斯提出的種種倡議逐漸發展成一項運動。

約瑟夫‧艾伯斯(Joseph Albers)畫家。最知名的作品是一系列名為「向方形致敬」(Homage to the Square)的色彩研究。

拉斯洛•莫侯利納吉(Laszlo Moholy-Nagy)攝影師、設計師、雕刻家。以非傳統素材的抽象雕刻聞名,他的攝影和攝影拼貼,將三...

【評論主題】下列關於台灣先住民「毀飾」的敘述何者錯誤?(A)是直接施之於身體上的行為(B)泰雅族女子鯨面於前額,男子則由左右耳根 到嘴部(C)在原始部落中是一件高尚的行為(D)平埔諸族、泰雅、賽夏、鄒、排 灣、魯

【評論內容】原住民對美的定義,與眾不同,身體毀飾最美。「身體毀飾」顧名思義就是藉由身體外觀的毀壞,突顯裝扮自己的美麗,方法有刺墨、涅齒與拔牙、穿耳、除毛等。所謂「刺墨」指的是利用槌子敲打尖針刺入肌膚,然後擦乾血水再抹上煙灰,重複塗抹入傷口。泰雅、太魯閣、賽夏族的紋面,排灣、魯凱族老婦手上的剌墨,都是著名的例子。「涅齒」是取材天然植物的汁液,將牙齒染成黑色, 盛行涅齒的族群便不流行拔牙的風氣,反之亦然。穿耳、除毛則是原住民各族的普遍現象;比較特別的是,泰雅語群的穿耳是死後謁見祖靈的印記。

【評論主題】在教學過程中主張,教材的排列宜重視新知識與舊經驗的聯結(統黨論),的是誰?(A)康德(Kant, I.)(B)皮亞傑(Piaget, J.)(C)赫爾巴特(Herbart, J.F.)(D)蒙特梭利(

【評論內容】4.心靈實體說 vs 心靈狀態說心靈實體說:主張靈魂的本質為智慧,心靈是實體,即靈魂是身體主要形式、具有理性。EX:背古文(重視記憶、背誦與思考的啟發)心靈實體說--官能心理學--形式訓練說--產婆式教學法心靈狀態說-反對心靈實體說,心靈是一種意識的狀態。心靈狀態說--完形心理學派 --形成說--五段教學法

【評論主題】赫欽斯(R.M. Hutchins)認為何種教育有使受教育者更易於陷入傳播媒體之思想控制的危險?(A)不重實際經驗教材,只求抽象思考訓練(B)倚賴媒體教學,不自行研創教材教法(C)偏重人文學科,輕視自

【評論內容】二十、永恆主義(perennialism):代表人物:Hutchins(赫欽斯)、Adler(阿德勒)1.對進步主義的反動,認為永恆比實用主義的「流變」真實得多2.強調心靈、理性以及過去的偉大遺產,反對將教育視為一種職業訓練。3.重視相同的共通基本教育與偉大經典4.教材為中心的教學5.重視博雅教育6.教育為生命的預備,人人發揮理性過生活。

【評論主題】8. 依我國發明專利審查基準之三要件為何?

【評論內容】1,4選項説明,似乎反了

【評論主題】2.氣派「儼」然:

【評論內容】高更早期繪畫是以印象派手法完成,多次參加印象派畫展,之後他倡導象徵主義與綜合主義的繪畫。1883年高更三十五歲後完全獻身於藝術,全部生活就是探索自己繪畫風格的歷史。〈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幅畫是高更集大成重要作品,巨大的構圖沿著水平線延長,從右起,畫家塑造一個剛誕生的嬰兒,中間是一位摘採果實夏娃,左邊是一位將走完人生道路的老人,此畫呈現的問題,高更自己也無解,但他沒有捨棄反映生活之美的願望,所以到遙遠的他鄉,追尋自己想像和幻想世界裡的人生理想境界。

【評論主題】8、紅「蓼」:

【評論內容】發展於1900至1925年間,尤其在德國及德語區。這股潮流有兩個重要團體 : 一為創於1905年的 「橋派」(Die Brücke),另一為1911年命名於慕尼黑的「藍騎士」 (Blaue Reiter)。關於「表現主義」一詞被大量使用於1910年間的一些雜誌及伯林的畫廊圈裏。畫家們對於造型上的純粹關注並不感興趣,且揚棄一些與真實生活面無關痛養的主題 (例如印象派)。對於「藍騎士」的成員而言,「創新並非僅限於造型上,而是在於思維上的再生力。」自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後,「表現主義」的藝術正好充分表現出當時社會之政經體制病態下,人們的個別神經官能及意識形態對之的強力反抗。在此之前,挪威畫家孟克,其繪畫呈現出的焦慮不安,以及梵谷的激情筆觸,對「表現主義...

【評論主題】3.心無旁騖:

【評論內容】雅典學院》整個背景和構圖,如同舞台空間一樣,觀眾面對這幅畫就如同親臨劇場一般,採透視法以二度空間呈現三度空間的縱深。拉斐爾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變成劇中人物,(他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表達對達文西的敬重)以他二人為中心,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彷彿正在「表演」一齣古希臘思想史,唯心和唯物之爭。

【評論主題】5.敬業「樂」群

【評論內容】黑陶 龍山文化

【評論主題】13朝「暾」:

【評論內容】貫休 羅漢圖梁楷 減筆人物

【評論主題】17.藝評家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運用「all-over」這個術語來描述以下何者的藝術特質?(A)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B)觀念藝術(

【評論內容】

滿布繪畫(all-over painting)

 

由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首創的畫

 

,整張畫布都用相當統一方式處理,不再遵循傳統繪畫中的上、中、下

 

區分法。

【評論主題】◎ 1995 年 1 月 1 日原本為關貿總協(GATT)經擴大而成的世界貿易經濟組織(WTO),其成立的目標有監督國際商務活動、仲裁國際商業糾紛、排除世界貿易障礙、要求開放市場以利商品流通等。請問4

【評論內容】「公共藝術」是指因特定意圖設計並設置於公共空間中的藝術作品,有時也泛指任何在公共空間中展示的藝術或建築。公共藝術大多放置於戶外並開放大眾欣賞,因此它往往影響了地區特色、社區參與和協作,具有其重要性。 公共藝術並無限定特定的創作媒材,形式包含多種樣貌。從最明顯常見的紀念碑、雕像、建築雕塑,至更廣泛的建築本身都可滿足了公共藝術的定義,已有越來越多的建築、環境營造、街道家具、照明、塗鴉等可被納入為合法的公共藝術範疇。公共藝術的形式也不僅限於實物,也可包含跳舞、遊行、街頭戲劇等。

【評論主題】17.藝評家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運用「all-over」這個術語來描述以下何者的藝術特質?(A)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B)觀念藝術(

【評論內容】

滿布繪畫(all-over painting)

 

由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首創的畫

 

,整張畫布都用相當統一方式處理,不再遵循傳統繪畫中的上、中、下

 

區分法。

【評論主題】16.以下關於盧梭(J. J. Rousseau)著名的觀點「高尚的野蠻人」(noble sauvage)之敘述何者不正確?(A)人性本善,乃社會引其墮落(B)官方文化以「正確的」情感代替「自然的」情

【評論內容】盧梭是一個自然主義者,也是第一個反對文明的人,他認為文明是有害的,所以應該要回歸自然,應該要變成「高尚的野蠻人」(noble sauvage

【評論主題】【題組】(4)碳與碳間的鍵能:甲:金剛石 乙:苯 丙:石墨 丁:乙烯 :____化學式

【評論內容】Dr. Howard Gardner(1983)哈佛大學的教授在Frames of mind一書中發展中「多元智慧」Mutiple Intelligences的理論。所謂多元智慧,指的是孩子會用不同的智慧來 ...

【評論主題】10. 完形心理學的目的在研究形成知覺對象之統一性構造。完形構成的因素有接近性、類似性、規則性、閉鎖性、______。(A)純粹性 (B)關聯性 (C)連續性 (D)趣味性

【評論內容】完形心理學派找到了若干著名的原理及法則,被稱為Gestalt Law(完形法則)。它們有在前面已經敘述過的「圖與地」之概念,還有對視覺創作十分有用的「相似性」、「對稱性」、「連續性」、「封閉性」、「共同命運」及「異質同形」等法則。這些被完形心理學派研究歸納出來的視覺規律,可以幫助平面圖像的創意與設計人員,闢建一條能夠穿透點線面及空間重重繁瑣之造形、色彩、圖案、質感、動作等罣礙,進而通往形成視覺認知的道路。

【評論主題】【題組】⑷依據化學品之暴露評估結果,應如何予以風險分級並採取後續之措施?(6 分)

【評論內容】文藝復興時期,位於義大利半島東北部的威尼斯,商業繁榮,生活富裕,這種生活趨向反映在當時藝術表現上則有明朗華麗、色彩豐富等特色,在作品中大多充滿了樂觀主義的色彩;另外,威尼斯人比較重視宗教情感,因此繪畫表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與神秘思想

【評論主題】50.從杜象「噴泉」(Fountain)是一件藝術品來看,主張是因為杜象的的簽名、命名、和展示賦予了『噴泉』藝術地位的是哪位美學家?(A)主張「直覺說」的克羅齊(BenedettoCroce)。(B)

【評論內容】藝術即真理--藝術作品的本源﹝The Origin of the Work Art﹞‧ 藝術作品的本源就是「藝術」。對海德格來說,藝術作品本身的意義曖昧含混,有時指藝術物品,有時指藝術效果,只有觀照藝術作品在藝術這個複雜現象所扮演的角色,才能了解藝術作品。‧ 海德格對藝術的特殊主張為「藝術揭現存有的本質」﹝art reveals the truth of being﹞。海德格將真理視為「存有的去蔽」﹝disclosur of Being﹞。‧ 海德格使用三個一組的詞彙:世界﹝world﹞、大地﹝earth﹞、爭鬥﹝strife﹞,來解釋人類文化的興發與衰退。‧ 大地﹝earth﹞指的是物質基座,就是各種文化在這個基座上所建立的世界。而爭鬥﹝strife﹞指的是世界與大地間本質上的衝突,文化創造世界...

【評論主題】38.李歐塔 (Lyotard) 的「小敘事」(little narrative) 與「藝術與人文」課程理念相呼應的為 (A)流行文化 (B)在地性文化 (C)多元文化 (D)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後現代主義對大敘事的概念是這樣,李歐塔(Jean Francois Lyotard, 1925-1998)攻擊大敘事的出現,掩蓋了其他市民的小聲音,也抹殺了其他群眾存在的歷史經驗及意義。後現代主義認為,原來的歷史敘述是跋扈的,含排斥原則,不能代表真相,不能為邊緣人民發聲。所以原來的大敘事(master narrative):基督教、黑格爾論、馬克斯主義,甚至自由主義等都被視為具極權危險性,是可怕的幻象。所以後現代主義講究不要對極權、社會制度妥協,後現代主義是要以小敘事來對抗大敘事,他們認為大敘事是理性主義的產物,而小敘事就是要從這種桎梏解放出來,要強調每個人的身體、感性或慾望,都可以以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評論主題】( ) 3.是誰在「美感教育書簡」中倡言藝術和遊戲同為不帶實用目的自由活動,而這種活動則為精力過剩的表現? (A)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B) 桑塔耶那(Georg

【評論內容】     -桑塔耶那:在著作《美感》中提到:「美乃是積極的、內在的、且           客觀化了的價值。」、「美是一種價值、一種情緒,一種           出於我們意願與欣賞者天性的愛好。一個個體,若不能           把快樂給予任何人,就不能是美的,而一種所有人都始           終不感興趣的美,是一種矛盾的邏輯。」

【評論主題】27.脫離傳統造形,探索新的時代風格,致力發展具有象徵性和裝飾性的維也納分離派,於1897年由何人所創立?(A)莫里斯(WillianMorris)(B)馬諦斯(HenirMatisse)(C)秀拉(

【評論內容】

1897由克林姆所創立的藝術團體,風格帶有新藝術與象徵主義的影響。這個集團的成員包括畫家、建築師、設計師等,他們的作品既受到藝評的讚揚,也獲得一般民眾的喜愛。這個藝術團體的風格與效應反映了維也納這個城市在當時作為一個現代藝術搖籃的風貌。

十九世紀末,對末世亂象的恐懼,被化約成妖女般的形象傳達出來﹔藝術家們的表現手法經常是團狀構圖,混沌地表現女性的身體與姿態,髮絲張狂,表情邪惡。在維也納分離派的克林姆、席勒的作品中,世紀末妖孽盡出﹔挪威的孟克也創作許多帶有死亡氣息的女性圖像,畫面中佈滿陰鬱、神經質的氣氛,不僅是畫家精神狀態的寫照,也是時代氛圍的反映。 對陰性力量的恐懼,從潛意識中浮現出來,化身為繆思女...

【評論主題】提出兒童繪畫表現分期的是?(A)羅恩菲爾(B)蓋提藝術中心(C)豪參(D)嘉德納

【評論內容】幼兒藝術可運用之向度:模仿自然/實用性/表現自我/客觀觀點1940-1970年代,藝術教育的主流是採取工具論(Education through Art)以兒童為中心作課程的取向。 1970年後,藝術教育導向於本質論(Education in Art),以教材中心取向;學習層面上透過美術活動在於涵養藝術能力。兒童繪畫發展-羅恩菲爾( Lowenfeld )  塗鴉期(2~4歲)  圖式前期(4~7歲)  圖式期(7~9歲)  寫實前期(9~11歲)  擬似寫時期(11~13歲)  決定期(15歲以後)教師的能力  引導能力  繪畫能力  鑑賞能力羅恩菲爾( Lowenfeld ) - 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1029106.htm#ixzz1ec9u21Tr(網址連回本文)

【評論主題】「社會中心」取向的視覺藝術教育理論(例如McFee(1977)曾主張「社區本位的藝術教育」(Community-based Art Education))可以分成哪兩大面向? (A)適應社會與社會重建

【評論內容】本研究在個案訪談之後,發現規劃社區本位之社會藝術教育課程模式可以分為兩 ..... 就是要使個體社會化,課程應該反映各種社會需要,以便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 ... (3 )教育是社會重建的工具,透過課程使大眾了解社會病態及採取行動建立新社會。

【評論主題】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Movement)是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興起於比利時,再以法國為中心流行歐美諸國。下列選項何者不具新藝術風格之特徵? (A)崇尚自然、簡樸(B)以抽象表現造形為主(

【評論內容】由於美術工藝運動的發展,在歐洲各國引起了許多的造形革新運動,這些運動,我們統稱為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新藝術可說是美術工藝運動的修正和延續,包含對Morris復古運動的反對,但也承續了Morris開拓新造形的觀念,尤其是修正了對機械的態度,進而認識機械生產的功能,著重於新材料的應用與明快簡潔的結構設計,因此很快地便流行於整個歐洲,影響遍及各種工業產品、建築、家具、紡織品…等等之式樣和裝飾。採用以曲線為主體的自由藝術式樣,以別於傳統式樣,其曲線大多為細長而捲起的蔓草模樣或花卉、鳥獸、藤鞭似的型態,再配以華麗的色彩,此種以象徵和浪漫的手法為主導,採取生動優美的浪漫形線條的表現手法塑造出一個全新的造形風格,也使新藝術運動所製作的各類產品有著重裝飾趣味的傾向。 <近代設計史 六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