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一、台灣農產品運銷有那些運銷商(middlemen)和運銷組織(marketing organizations)?這些運銷商和運銷組織各提供那些運銷職能(marketing functions)?試說

【評論內容】

勞工教育,顯著功能是在培養勞工的職業知識技能,那潛在功能則是可以提高勞工的社會地位,改變社會階級結構。

很多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適應經濟的需要,來加速國家的發展。在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定加速社會流動,改變社會原有的階級結構。

陳嘉陽 P253

【評論主題】許多漁獵經濟部落中存在誇富宴之習俗,學者研究發現,誇富宴其實有助於調節漁獵收穫富足與匱乏地區間的落差,根據此觀點,文化行為可能具有下述什麼功能?(A)適應自然環境 (B)翻轉社會階層 (C)集中政治權

【評論內容】生態人類學家蘇陀(Suttle)與韋達(Vayda)提出,不以外顯奢侈行為分析誇富宴,而視為一種長期的文化適應機制。誇富宴之類的風俗習慣,是文化的適應方式,用來調節地方上富足與匱乏的週期現象。

【評論主題】社會運動可能帶來重大社會變革,但社會運動究竟如何才能形成,則各有不同主張,下列關於社會運動理論之敘述 何者正確?(A)相對剝奪論認為極度貧困將引發社會運動(B)政治機會論強調社會運動應透過在野政治領袖

【評論內容】

政治機會結構論

社會運動除了不滿之外,還必須要有政治機會的開啟。唯有當人們感受到有成功的機會存在時,才會走上街抗議。此即是政治機會。

政治參與管道的存在有四個面向。

1. 政治參與管道的存在(政治情勢給予人民參與決策的空間)

2. 不穩定的政治聯盟(政黨輪替頻繁)

3.有影響力的盟友(抗議團體有越多有影響力的盟友存在越易)成功

4.菁英的分裂(菁英間有裂縫或者有失勢的一方,弱勢者可趁此與之合作)

此即為政治機會結構,弱勢者會在其中找機會,已進行動員

【評論主題】當代政治學者Putnam主張,營造社會資本可促進民主政治實現,請問下列何項敘述最為吻合其理論?(A)公民結社有助於促進公民信任(B)經濟發展有助於提升人民素質(C)加速社會流動符合民主化理想(D)良好

【評論內容】哈佛政治學者 Robert Putnam以社會資本一詞,來說明社會組織的特性。例如網路、互惠規範及社會信任。他更具體地指出,公民對於網路的餐與,會漸漸發展出互惠的規範及對他人的信任,進而提升整體社群的生活品質。同時,社會資本也提供協調及合作的功用,讓公民社群得以持續良好運作。美國在20世紀的最後30年間以來,對結社及志願團體的參與行為降低,同時在政治公民宗教和一些非正式性的社會參與行為也降低。個人疏離感增人際信任和對政府信任也下降。

【評論主題】媒體報導中常出現對於特定團體的刻板印象描繪,卻無法聽到當事人自己的看法與詮釋,學者 Young所提出壓迫分類中的哪一類最能解釋此現象?(A)剝削 (B)無力感 (C)邊緣化 (D)文化帝國主義

【評論內容】於壓迫的形式,可能以各種不的方式出現,有些經過包裝的壓迫,在社會中悄悄地以各種面貌出現,Young(1990) 提出五種被壓迫的形式,簡述如下:(一)剝削:主流群體經常藉由犧牲勞動人口的勞力來換取自身地位的維持,並規則性地增強權力,故剝削是結構關係的產物,除勞力剝消,其他類型的剝消還有性別勞動、養育、照顧等,以及種族優越主義所導致的剝削。(二)邊緣化:被壓迫群體除經常被排除在勞力市場之外,她們參與社會、以及發揮才能的機會也被排除。邊緣化是最嚴重的壓迫,因為整個群體都排除掉,而其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物質缺乏,並使人們基本的隱私權、尊重與自主權利都受到影響。(三)無能力:指社會主流階級限制次...

【評論主題】社會運動可能帶來重大社會變革,但社會運動究竟如何才能形成,則各有不同主張,下列關於社會運動理論之敘述 何者正確?(A)相對剝奪論認為極度貧困將引發社會運動(B)政治機會論強調社會運動應透過在野政治領袖

【評論內容】相對剝奪論 相對剝奪論(relative deprivation)認為使個人參與社會運動最主要的動機是在於心理,是主要參與者的「相對剝奪感」,也就是個人合理的期待與實際得到的價值之間差距的感受。王甫昌指出主要產生的原因為社會變遷,因為接觸不同社會的標準而導致期望的提高,或是因為突發重大社會變故,使個人滿足期望的能力降低,都可能導致相對剝奪感的增加。當這些心理焦慮、疏離或相對剝奪感累積到「最高點」(民怨沸騰)時,社會運動乃應運而生。例如:一個住有一棟房子的藍領工人,他不是處在經濟階梯的最底層,但與新中產階級的人比較後,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到剝奪。對相對剝奪論而言,因為相對剝奪感產生心理不平而產生民怨,因民怨而產生社會運動。

【評論主題】根據教育社會學衝突論的觀點,學生違反校規的行為可能是源自於何種因素?:(A)學校與學生價值觀的對立(B)學校教師管教管理學生的失效: (C)學生家庭教育的失敗(D)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的差異

【評論內容】因為孩子的價值觀很多還是來自於家庭所造成,所以 如果選像兩個都有,還是以家庭的社經背景造成,比較保險。

【評論主題】9.下列哪種評量方式最適合應用於「情意教學」?(A)實作評量 (B)口頭評量 (C)紙筆測驗 (D)軼事記錄法

【評論內容】情意評量的方法一、觀察法1.軼事紀錄法教師平日觀察學生行為時,對有意義的事件,做有系統的記錄,此紀錄稱為軼事紀錄。優點 可提供瞭解學生有價值的資料缺點 費時 且易流於主觀2.評定量表由"所欲評定的行為或特質" 和 "表示該行為或特質程度" 兩部分所組成。由觀察者評定最適合評定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優點 編制容易 簡便 可量化缺點 缺乏客觀性 易受個人誤差、月暈效應、邏輯誤差等影響二、社會計量法1社會計量矩陣討論團體的人際關係2社會關係圖三、自陳量表自傳、人格量表、興趣量表、態度表四、投射技術聯想技術

【評論主題】2.在與未成年青少年進行諮商或實施心理測驗時,需要先徵求當事人及其家長的同意,方能進行,這是尊重青少年的哪一種權利?(A)受益權 (B)自主權 (C)要求忠誠權 (D)免受傷害權

【評論內容】

五項基本倫理道德原則之內涵

自主權:

針對是否接受諮商,或是否接受諮商師安排的技術演練活動,當事人有選擇並依據自己

願望行動的權力,而諮商師即在賦予當事人這些權力,協助他們做出獨立決定。

受益權:

諮商師應協助當事人在其文化背景中,獲得成長與發展,促進當事人的福祉。

無傷害權:

諮商員應避免傷害當事人,

防止具有傷害當事人或會造成潛在危機的一切行為。

公正權:

不論當事人的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能力、社經地位、宗教信仰、或性傾向,皆公平對待,以尊重的態度進行協助。

忠誠信實權:

諮商員要作出真誠的承諾,並履行對當事人的承諾,建立相互信賴的關係。

【評論主題】6.高二的政賢是學校棒球隊的王牌投手,長得高頭大馬帥氣挺拔,每次出場比賽,學校同學都很熱情的到處為他加油,更有一堆學妹粉絲追著他要簽名要照片。不過,他的父母親卻從來沒有到場為他加油過,每次都說他們很忙

【評論內容】連結---指個體期待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具有”同質性”的聯繫個體希望是被回應的、被尊重的、被認同的→偏重在”外在行為”的表現Ex政賢希望父母能到場為他棒球賽加油依附---指個體與他人建立之”情感性”互動依賴→偏重內在情感”之需求 Ex 住校很久想家,一直打電話回家,在校作弊、抽菸,會想到爸媽可能會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