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十四歲的伯翰評估自己在數理上的能力很強,但運動能力很不好。根據金滋 伯(E. Ginzberg)在「發展性生涯選擇理論」(developmental career choice theory)上的看法

【評論內容】

時期

年齡

特徵

幻想

兒童(11歲前)

初為玩樂導向,未期成為工作導向,反應對某類活動的興趣

試驗

青少年初期(11-17歲)

逐漸認識工作的要求

分四階段:興趣、能力、價值、轉換

實際

青少年中期

(17-成人初期)

能力與興趣的整合,價值的進一步發展

分三階段:探索、結晶化、特定化

【評論主題】十四歲的伯翰評估自己在數理上的能力很強,但運動能力很不好。根據金滋 伯(E. Ginzberg)在「發展性生涯選擇理論」(developmental career choice theory)上的看法

【評論內容】

時期

年齡

特徵

幻想

兒童(11歲前)

初為玩樂導向,未期成為工作導向,反應對某類活動的興趣

試驗

青少年初期(11-17歲)

逐漸認識工作的要求

分四階段:興趣、能力、價值、轉換

實際

青少年中期

(17-成人初期)

能力與興趣的整合,價值的進一步發展

分三階段:探索、結晶化、特定化

【評論主題】19.某高中爲輔導股長成立「自我成長團體」,在團體發展過程中出現成員彼此爭辯、對領導者的帶領方向也有所質疑。這是屬於團體發展中的哪一個階段?(A)初期階段 (B)轉換階段 (C)工作階段 (

【評論內容】

A、  開始階段:就是做一些相見歡、澄清成員期待、團體目標等。

B、  轉化階段:這個時候因為團體才剛開始,所以成員還是會有焦慮、抗拒之類的狀況,為了讓團體更有凝聚力,可以形成團體正式進入到工作階段一同支持彼此的感覺,所以這個階段常會帶一些信任性的活動。

C、  工作階段:到了這個階段團體就會針對這個團體形成的議題作比較深入的探討,像是生涯探索團體就會在這個階段針對成員及團體的目標設計探索個人生涯的相關活動

D、  結束階段:團體進入尾聲,這時期就是針對團體的過程作回顧與統整,讓成員說說團體結束的感受並處理成員情緒的波動,以及離開團體後的目標,就是一個回顧與展望。

【評論主題】3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其目的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其評鑑方式採下列何者?(A)形成性評鑑 (B)總結性評鑑(C)績效導向評鑑 (D)教師分級評

【評論內容】

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一、辦理原則

(一) 採自願辦理為原則:由學校自願申請,及學校教師自願參加之方式辦理。

(二) 評鑑推動小組於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時,應重視教師之參與。

(三) 形成性評鑑,不得作為教師績效考核、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教師進階(分級)制度之參據。

【評論主題】4.李老師在七年級新生入學時,想選擇一份智力測驗來瞭解班上同學未來可能的學習成就。下列哪一種效度應優先考量?(A)同時效度(B)預測效度(C)內容效度(D)輻合效度

【評論內容】

(A)同時效度 : 指測驗分數與實施測驗同一個時間所取得的效標之間的相關,旨在使用測驗分數估計個人在效標方面的目前實際表現。

(B)預測效度 : 指測驗分數與實施測驗後一段時間所取得的效標之間的相關,旨在使用測驗分數預測個人在效標方面的未來表現。

(C)內容效度 :  判斷測驗內容是否符合欲測之目標

  (D)輻合效度 : 測驗的分數和測量「相同」構念或特質的其他測驗的分數有「高」的相關

     區別效度 : 測驗的分數和測量「不同」構念或特質的其他測驗的分數有「低」的相關

【評論主題】41.下列何者所做的行為已達到自動化?(A)小龍女在古墓中教導還未學武功的楊過,開始背誦玉女心經(B)郭靖正在苦練丐幫幫主昨晚剛剛教的降龍十八掌(C)黃藥師的夫人第一次看到九陰真經後,靠著過目不忘的能

【評論內容】自動化歷程:個體對有先後順序活動的行動記憶,經由觀察學習和實地操作練習而習得。一旦達自動化歷程,所習得記憶不易遺忘,且面對特定問題情境可以迅速做出自發反應的一系列步驟。隨自動化程度提高,個體的效率和速度也會提高。其過程不被意識所控制,且幾乎使用不到認知資源。是屬於長期記憶(LTM)裡面「程序性記憶」的一環。(ex:騎腳踏車、游泳、開車...)

【評論主題】27.蔡老師極力主張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下列何者最接近其教學重點?(A)探討人類如何控制環境 (B)致力於永續發展的社會(C)聚焦於自然科學的課程 (D)強調宇宙普世主義思維

【評論內容】【環境教育法】 第 一 條 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法。

【評論主題】6. 王老師擔任學年主任,經常邀請同一個學年老師分享教學方法與策略,形成老師互相支持與專業成長的氣氛。這種做法能提升老師們下列何種動機?(A)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 (B)表現目標(

【評論內容】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 指團體成員對團體能力的判斷或對完成即將到來的工作之集體能力的評價。- 班杜拉將集體效能感界定為“團體對組織和實施產生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行為過程的聯合能力的共同信念”

【評論主題】十四歲的伯翰評估自己在數理上的能力很強,但運動能力很不好。根據金滋 伯(E. Ginzberg)在「發展性生涯選擇理論」(developmental career choice theory)上的看法

【評論內容】

時期

年齡

特徵

幻想

兒童(11歲前)

初為玩樂導向,未期成為工作導向,反應對某類活動的興趣

試驗

青少年初期(11-17歲)

逐漸認識工作的要求

分四階段:興趣、能力、價值、轉換

實際

青少年中期

(17-成人初期)

能力與興趣的整合,價值的進一步發展

分三階段:探索、結晶化、特定化

【評論主題】關於文化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關係,下列哪一項敘述最為正確?(A)青少年問題行為和文化之間並沒有關連性(B)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界定具有客觀的標準(C)學校問題是預測青少年問題行為的最重要因子(D)不同國

【評論內容】(B) 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界定因國家或文化而異,因此不具有客觀的標準。(C) 「家庭問題」才是預測青少年問題行為的最重要因子。

【評論主題】青少年覺知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並以平等的態度關切他人福祉,可以以下列阿德勒(A. Adler)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哪一種概念予以說明?(A)社會興趣(social

【評論內容】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人格結構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意識的動力是要克服早年的「自卑情節」。意識的行為是因「求權意志」而追求社會性成就。

- 人格理論五大重點:

A、  生活目標:人有一個「虛構的目標」,是個人信念所構成,由遺傳與環境作用的結果。個體本身對虛構的目標具有自由創造的權力,並會成為潛意識的動力,影響個體一生的行為,又稱之「虛構的終極主義」。

B、  自卑與超越:這是阿德勒首創的人格概念。人的行為受自卑感所促動,但卻尋求超越的力量所牽引,試圖成為完美的人。

C、  社會興趣:個人關心、關懷他人福祉的一種心理狀態。社會興趣發展最關鍵的人是母親,社會興趣也是個人尋求超越的核心。人格四類型

(a)  控制型-...

【評論主題】小英穿著一件媽媽買給她的新衣服,她感覺穿在身上怪怪的,很不自在。走在街上,她覺得沿途的人都在盯著她瞧,這個現象可說是青少年自我中心思考的何種特徵?(A)挑戰權威 (B)喜好爭辯 (C)想像觀眾 (D)

【評論內容】

艾爾楷Elkind--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義

1、 來源:形式運思能力、觀點取替能力。

2、 特徵:

(1)  想像觀眾:青少年由於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因此也產生了想要逃離「觀眾」品頭論足或批判的意圖,並也因此產生了羞恥感、自我批評、或自以為是的反應。

(2)  個人神話:係指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的情感與獨特性,或是過度區分自己的情感與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以為不幸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故大膽飆車、偷竊等。

(3)  假裝愚蠢:指青少年事實上非常精明,卻故意表現宛如一無所知的樣子。

(4)  明顯偽善:青少年容易虛情假意,顯現表裡不一的樣子。